javascript:; 德国耐驰Lars-Peter Weiland:精湛工艺助力电池材料精细研磨-论坛-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德国耐驰Lars-Peter Weiland:精湛工艺助力电池材料精细研磨

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现场

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现场

能源财经网9月20日讯(陈语 四川遂宁 图文直播)9月18日-20日,“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在四川遂宁召开。本届大会以“锂向新质智胜未来”为主题,聚焦锂矿资源、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钠电池、储能等热点赛道和话题,特邀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海内外大咖精彩分享,特设新品技术展示、供需资源对接、产业基金专题对接、园区参观等环节,汇聚行业知名院士、专家、产业链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国内外投资机构等400+各界人士,共同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上下游供需共振,促进产业创新升级。

德国耐驰精细研磨公司全球技术总监Lars-Peter Weiland(拉尔斯-彼得·韦兰德)

德国耐驰精细研磨公司全球技术总监Lars-Peter Weiland(拉尔斯-彼得·韦兰德)

20日上午,德国耐驰精细研磨公司全球技术总监Lars-Peter Weiland(拉尔斯-彼得·韦兰德) 在本次大会钠电池分论坛上作了题为《Comparison of agitator bead milling technologies for battery materials》的主题演讲,分享了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硅碳负极材料研究等,能源财经网摘选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Lars-Peter Weiland讲道,耐驰是一家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德国企业,成立于1873年。整个耐驰集团有3个事业部,分别为隔膜泵、研磨分散事业部以及分析仪器,在电池行业有着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在电池行业的材料制作工艺当中,许多电池材料都需要做到非常小的尺寸,许多都是纳米尺寸。”Lars-Peter Weiland提到,耐驰在处理这些粉体材料的研磨时,会做三种分类,比如原始颗粒、凝聚体、团聚体等,会根据材料分子结构当中结合力的强弱进行相应的分类。另外,材料特性不同,研磨所需要的能量以及设备类型的选择也会有一些差异。

据介绍,耐驰近几年在中国磷酸铁锂行业的研磨项目比较多,像磷酸铁锂前驱体材料属于结合力比较弱的团聚体,需要的研磨能量少一些,而像硅碳负极的硅材料研磨,则需要比较大的能量。

目前,耐驰主要做的砂磨机包括棒销式砂磨机以及盘棒结合式的砂磨机,有着不一样的应用方向,前者设备的作用力主要来自于转子带动研磨珠的碰撞,而后者产生的作用主要来自于剪切力。

因为不同的作用力带来对设备、对材料的影响不太一样,硅材料一般会选择棒销式砂磨机,但是像磷酸铁锂以及钠电正极材料,更多的像是比较松散的团聚体,通过实验比较发现,盘棒结合式砂磨机是更合适的一种选择,因为比较节能。

Lars-Peter Weiland表示,当电池材料需要研磨到纳米尺寸的时候,就需要选择更小的研磨珠,而当非常小的研磨珠进入设备之后,最关键的技术是如何通过特殊的设计更加有效地驱动珠子的运动。另外一个难题是,当材料被研磨之后,从出料口出来,细小的研磨珠如何被推回研磨腔而不会跟着物料出来。针对0.1mm的锆珠,甚至0.05mm-0.03mm以下的研磨珠,公司也开发了“双动力纳米研磨机”,这个专利是耐驰公司所持有的。

“棒销式砂磨机也好,盘棒结合式砂磨机也好,当它们需要特别小的珠子时,都可以采用双动力分离系统,主要用于帮助分离特别小的珠子和材料,它是无筛网结构,主要运用类似分级轮装置一样的离心力原理来起到分离珠子和物料的效果。”Lars-Peter Weiland讲道。

另外,Lars-Peter Weiland提醒道,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当从设备放大之后,其表现是否能够和小设备一样,这也是很关键的,也就是产品的重复性。在客户现场有发现,材料也许在30L的棒销式设备上表现很好,但是放大到1000L的时候,它的表现就不是那么理想。另外,砂磨机也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包括遍次工艺和循环工艺等。

耐驰在近几年成功推出了1200L的砂磨机,在磷酸铁锂行业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综合评价砂磨机的研磨性能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设备的产量,另一个是研磨材料需要消耗多少能量,因为这涉及到生产成本的问题。

耐驰可以提供砂磨机的全方位技术支持,不仅在根据不同的材料如何调整设备参数,或者调整设备运行模式上有丰富的经验和诀窍,更重要的是耐驰公司能够在设备的结构设计上做更加科学的设计调整。

(以上观点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陈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