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2025年上半年钠电池出货3.5GWh 长期机会在于降本
来源:能源财经网 作者:陈语 时间:2025-09-20 23:31:56
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现场
能源财经网9月20日讯(陈语 四川遂宁 图文直播)9月18日-20日,“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在四川遂宁召开。本届大会以“锂向新质智胜未来”为主题,聚焦锂矿资源、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钠电池、储能等热点赛道和话题,特邀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海内外大咖精彩分享,特设新品技术展示、供需资源对接、产业基金专题对接、园区参观等环节,汇聚行业知名院士、专家、产业链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国内外投资机构等400+各界人士,共同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上下游供需共振,促进产业创新升级。
伊维经济研究院院长吴辉
20日上午,伊维经济研究院院长吴辉在本次大会钠电池分论坛上作了题为《钠离子电池市场机会研究》的主题演讲,分享了钠离子电池当前和未来产品优缺点研究、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现状研究、现状下的市场机会研究等,能源财经网摘选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讲钠电池的市场机会,我觉得一定要弄清楚其优缺点,不仅是看现在,还要看未来。”吴辉在论坛上表示,钠离子电池的出现,正在重塑整个电池产业链。
2025年上半年钠电池出货量3.5GWh
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电芯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但在正极材料上采用钠金属化合物,形成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普鲁士蓝类“三足鼎立”格局;负极材料则多为硬碳、软碳等非石墨材料;隔膜空隙变大;电解液也变为低浓度的钠盐电解质;集流体更是将负极铜箔换为铝箔。这些变化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从性能角度来看,钠离子电池在多个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其能量密度虽然相对锂离子电池略低,但已能达到约100-160Wh/kg,且随着技术进步仍有提升空间。循环次数可达2000-6000次,部分产品甚至能达到8000次,远高于铅酸电池的300-500次。
在低温环境下,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尤为突出,在-20℃环境下,容量保持率可达85%以上,部分产品在-40℃仍可放出70%-80%的容量,这一特性使其在北方寒冷地区以及需要低温启动的设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钠离子电池还具备良好的倍率性能,能够快速提供大电流,满足汽车启停系统瞬间启动的需求,适配轻型电动车短距出行场景,例如宁德时代的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已实现-40℃整车一键启动。
据吴辉介绍,2023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实际出货量仅为0.7GWh,2024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实际出货量约为3.7GWh,同比增长428%,2025年上半年钠离子电池出货量3.5GWh。
从技术路线来看,2024年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出货量最大,约2.63GWh,市场份额为71.1%;2025上半年聚阴离子占比提升明显,普鲁士系列占比仍然较低。
从应用领域来看,储能是目前钠离子电池的主要应用方向。2024年钠离子电池储能领域出货量最大,约2.3GWh,市场份额为62%;2025上半年钠离子电池储能、轻型动力、汽车、其他(启停等)领域市场份额分别为55.2%、20.4%、8.9%、15.5%。
从材料方面来看,2025上半年,全球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达1.2万吨,其中聚阴离子材料发展加速,出货量超过层状氧化物,达0.75万吨;全球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达0.53万吨,以硬碳为主,出货量为0.5万吨;全球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为0.5万吨。
“维科技术、比亚迪、宁德时代、海四达、中科海钠等企业均推出了各自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并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吴辉表示,同时,在钠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珈钠能源、容百科技、钠创新能源等企业在正极材料方面占据领先地位;佰思格、天目先导、贝特瑞等企业在负极材料方面表现出色;蓝固新能源、珠海赛纬、天赐材料等企业在电解液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企业的积极参与,为钠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钠电池长期机会在于降本
需要注意的是,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吴辉看来,钠离子电池短期依靠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优势能占据部分细分市场,长期来看,唯一的机会在于降本。随着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推动钠离子电池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发展。
据吴辉分享的数据显示,以聚阴离子+硬碳技术路线的钠离子电池为例,根据2024年公开数据测算,钠离子电池的BOM成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和其他辅材)约为0.31元/Wh;制造成本(人工成本,厂房、设备、能源、环境成本)共计0.13元/Wh;其他成本(管理费用、资金使用成本等)约为0.01元/Wh。
“目前钠离子电池的总成本约为0.45元/Wh。”吴辉提到,从目前情况来看,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确实并不明显,并且结合碳酸锂价格的展望,其相对优势的体现也有较大的困难。
不过,参照锂电池发展途径,其成本降幅50%来自于材料体系,30%来自于规模效应,未来通过优化正负极材料技术,开发廉价原材料;规模化生产,提高单线产能、产能利用率;一体化布局,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等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钠离子电池的总成本。
吴辉讲道,2025年上半年钠电池电芯价格同比下降23%,均价在0.4-0.55元/Wh;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均价3.9万元/吨,同比下降18.8%;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均价2.4万元/吨,同比下降33.3%;负极材料均价2.5万元/吨,同比下降28.9%;电解液均价2.7万元/吨,同比下降25%。
钠电池现状下的市场机会
“随着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推动钠离子电池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发展。”吴辉在论坛现场进一步分析钠离子电池在现状下的市场机会。
低成本优势:储能+轻型电动车+微型电动汽车(A00级)
钠离子电池低成本、强宽温性能、高安全性的特性将使其在特殊储能场景和小规模储能场景率先得到应用,随后凭借成本降低、工艺提升放大至大型储能场景。2024年以来中科海纳、维科技术、立方新能源、煦达新能源等企业中标多个钠离子电池长时储能项目。
凭借在快充性能、低温性能等方面的优势,钠电池尤其适合搭载轻型电动车,目前华宇钠电、超钠新能源、众钠能源、盘古新能源等企业已实现轻型电动车装车。随着钠电池生产成本的下降,未来钠电池将逐渐实现在中高端轻型电动车市场上对锂电池的替代。
A00级微型电动汽车对电池价格比较敏感,钠离子电池降本空间广阔,在未来有望实现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部分替代。2024年钠离子电池A00级乘用车销量突破200辆,带动钠离子电池装机量超3.7MWh,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中科海钠3家企业实现装车配套。随着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技术在骁遥超级增混电池上落地应用,钠离子电池将在除A00级之外的车型使用,进一步扩大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份额。
倍率性能:汽车启停、电动工具等
随着钠电池在低温性能、倍率充放电、循环寿命等方面持续优化,钠电池已能满足汽车/摩托车启停对瞬时大功率输出和长期稳定性的要求,在汽车启停市场的应用目前已处于快速发展和市场导入的关键阶段,德时代的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已进入量产阶段;比亚迪商用车的钠电启停测试取得了显著成果;超威旗下正效新能源已完成搭载于重汽、解放等多种车型的实测认证;希倍动力与福田汽车合作,共同开发24V启停系统、驻车电源和混合动力轻卡项目等。在摩托车启停市场的应用也已处于起步阶段,钠壹新能源已向东南亚、西非等市场交付钠电订单;猛狮已向欧洲出口几十万只启动钠电池,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启动电池市场;聚焦摩托车启动电池市场的华威电源,也已经实现钠离子电池产品出口。
低温性能:北方市场等
北方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首先,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低温环境对电池的性能要求更高,而钠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表现优异,具有更好的充放电性能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应对严寒天气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目前,已经有多氟多、易事特钠电、超钠能源、鹏辉能源、松宝新能源、星空钠电、青钠科技、安钠能源等多个钠电企业在北方完成钠离子电池冬测,且相关测试效果良好。
其次,北方地区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钠离子电池作为大规模储能解决方案,成本低廉且安全性高,非常适合用于平滑可再生能源输出,提高电网稳定性。另外,在工业应用领域,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对储能需求旺盛。以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为例,通过配置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同时,北方地区冬季供暖需求大,传统燃煤供暖方式面临环保压力。钠离子电池与电供暖系统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碳排放。
吴辉最后总结道,“钠电池要做到产业化,一定是要降本的。至于怎么降本,企业人更清楚,最重要的是靠技术+规模,这两个是降本最核心的方法论。”
(以上观点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