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超128.2万辆 厂商出口20.4万辆
来源:能源财经网 作者:林音 时间:2025-09-09 17:06:02
9月8日,乘联分会发布2025年8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8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125.6万辆,同比增长21.0%,环比增长9.1%;1-8月累计生产885.3万辆,同比增长33.5%。
8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28.2万辆,同比增长22.3%,环比增长7.8%;1-8月累计批发893.1万辆,同比增长33.5%。
8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10.1万辆,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11.6%;1-8月累计零售755.6万辆,同比增长25.8%。
8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出口20.4万辆,同比增长102.7%,环比下降6.5%;1-8月累计出口141.6万辆,同比增长63.9%。
批发方面,8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52.2%,较2024年8月提升3.3个百分点。8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66.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41.9%;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1%。
零售方面,8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5.2%,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在8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1.9%;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6%。
出口方面,8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0.4万辆,同比增长102.7%,环比下降6.5%,占乘用车出口40.9%,较去年同期增长16.6个百分点。
其中,8月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66%(去年同期80.4%),作为核心焦点的A00+A0级纯电动车出口占纯电动出口的38%(去年同期23%)。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品牌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其中插混占新能源出口的31.7%(去年同期19.5%),虽然近期受到外部国家的一些干扰,但自主插混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势头迅猛,前景光明。
8月厂商新能源出口方面优秀的企业是:比亚迪汽车(79,603辆)、特斯拉中国(26,040辆)、奇瑞汽车(21,306辆)、吉利汽车(12,942辆)、上汽乘用车(8,871辆)、长安汽车(8,354辆)、光束汽车(6,617辆)、上汽通用五菱(6,468辆)、极星汽车(6,143辆)、零跑汽车(5,904辆)、沃尔沃亚太(5,311辆)、长城汽车(3,497辆)、小鹏汽车(3,018辆)、广汽埃安(2,274辆)、东风汽车(2,256辆)、智马达汽车(1,247辆)、一汽红旗(729辆)、赛力斯汽车(湖北)(673辆)、江苏悦达起亚(664辆)、江淮汽车(420辆)、东风本田(241辆)、蔚来汽车(217辆)。其他车企新能源出口也有一定规模。
车企方面,8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总体走势较强,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为代表的狭义插混表现持续强劲。
新势力方面,8月新势力零售份额20.8%,同比增加4.7个百分点。新势力车型中的纯电动销量占比62%,较同期的57%占比大幅提升;新势力纯电动中的10-15万级别销量占比大幅增长。传统自主车企的独立新能源品牌作为创二代的表现较强,份额11.7%,同比增1.1个百分点。深蓝汽车、阿维塔汽车、比亚迪方程豹、智己汽车、极狐汽车等自主大集团的自创新能源品牌表现优秀。
普混方面,8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7.0万辆,同比下降16%,环比下降6%。其中一汽丰田(30,850辆)、广汽丰田(31,304辆)、东风本田(2,953辆)、长安福特(1,816辆)、东风汽车(1,368辆)、广汽本田(983辆)、吉利汽车(177辆)、江苏悦达起亚(80辆)、广汽传祺(18辆)。混合动力的市场相对波澜不惊。
展望9月全国乘用车市场,乘联分会分析,2025年9月共有22个工作日,较去年同期工作日相同,生产销售时间相对充裕。由于2024年中秋节在9月,2025年在国庆假期中,因此今年9月市场的热度会更高一些。
近几年“金九”车市高销量的特征日益明显,2015-2019年的9月车市零售占全年总量平均为8.8%。而疫情三年后的2023-2024年达到9.3%的占比,2024年的下半年月度销量随着政策推动而大幅走高,由此导致今年9月的销量基数会相对较高,同时部分地区的补贴资金到位又会有节奏地进行控制,显然9月的增速会放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