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平:储能才真正起步 破解电池技术安全问题已十分迫切
来源:能源财经网 作者:陈语 时间:2025-09-19 22:50:14
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现场
能源财经网9月19日讯(陈语 四川遂宁 图文直播)9月18日-20日,“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在四川遂宁召开。本届大会以“锂向新质 智胜未来”为主题,聚焦锂矿资源、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钠电池、储能等热点赛道和话题,特邀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海内外大咖精彩分享,特设新品技术展示、供需资源对接、产业基金专题对接、园区参观等环节,汇聚行业知名院士、专家、产业链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国内外投资机构等400+各界人士,共同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上下游供需共振,促进产业创新升级。
非洲科学院院士/德国萨克森科学院通讯院士/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东南大学新一代储能中心执行主任 吴宇平
19日上午,非洲科学院院士/德国萨克森科学院通讯院士/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东南大学新一代储能中心执行主任吴宇平在本次大会主题论坛上作了题为《高能锂电池核心固态电解质的发展动态》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储能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安全性能需求下的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等。能源财经网摘选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2020年,我国碳排放量已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到2024年进一步升至40%,尽管锂电池、光伏等等新能源产业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全国碳排放量还在增加,预计到2030年以后才能够实现碳达峰。”在此背景下,吴宇平认为,储能现在才算是真正起步,现在还在培育期。
吴宇平还提到,随着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大功率应用推广,电网的绿色化、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成为关键支撑。得益于技术突破,昔日被称作“垃圾电”的可再生能源认知已彻底改变,电网企业亦纷纷确立“绿电公司”转型目标。储能产业被推至台前,物理储能与化学储能并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层面已出台明确规划:“十四五” 期间储能被纳入相关专项,“十五五” 时期更设立独立的储能专项,体现了发展的深化。
“发展储能同时,不能仅仅考虑利润的需求,还要考虑长期需求。之前发生过很多自燃事件,这些都跟安全有关系。”吴宇平表示,固态锂电池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就已提出。在本世纪初的时候,美国人提的是聚合物电池,我们在2003年就开始研究,因为这是很好的一个方向。
吴宇平团队分析,电池外部有很多措施来保障安全,但为什么还是彻底解决不了自然这个问题?在思考研究创新之后,团队提出了“无孔隔膜”概念,该产品已成功推向市场,与传统隔膜相比,它不仅核心性能保持一致,还实现了40%以上的强度提升,安全性能也更为出色。
“能量密度还要往上面提升,成本也要趋于下降,核心还在于固态电池。”吴宇平进一步指出:“固态电池作为安全的核心突破口,也成为全球研究的焦点。例如,丰田计划在2027至2028年间推出全固态锂电池。”但他同时强调,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仍障碍重重:“当前固态电池研发多依赖硫化物体系,然而硫化物存在成本高、量产困难等致命缺陷,难以支撑其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要打破这一困局,必须寻求新的技术路径。即便现阶段解决了一些小问题,但固态电池在长期运行场景下的可靠性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吴宇平看来,储能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市场规模也极为庞大,特别是2030年之后,其市场需求将更为凸显。但他强调,安全始终是首要命题,安全问题若无法攻克,储能产业的发展便会陷入停滞。
(以上观点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