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远景动力赵卫军:电动汽车电子消费化与能源化趋势启示-行业人物-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远景动力赵卫军:电动汽车电子消费化与能源化趋势启示

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汽车产业的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电动汽车的‘消费电子属性’与‘能源属性’愈发突出,是否充分理解并做出体现这两大属性的产品,决定了车企能否从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解锁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价值。”近日,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电池企业要及时识别这些变化,从高质量产品、全球化产能和能源系统布局等维度匹配占据优势的车企,尤其是抓住中国车企品牌向上的难得契机,真正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引领性的产业输出案例,在“不确定”的产业发展中把握住“确定性”。

新能源汽车产业两大属性凸显

具体来看,赵卫军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来自于电动汽车产业的“降维挑战”和同质化的竞争。在这背后,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属性和能源属性凸显。

其中,在消费电子属性方面,赵卫军认为,电动汽车有两大趋势,一是快速迭代,二是软件创造长尾收益。

在国内市场,无论是新势力,还是很多传统车厂做新能源车速度都非常快,又比如“比亚迪现象”等,无不体现了中国车厂研发速度之快。赵卫军进一步分析:“现在虽然前期有一些平台的开发,整车基本上都在两年内了,快的18个月,有的甚至宣称12个月。但很多传统车企,特别是国际品牌,基本上是四年一个周期,这样的速度在消费电子属性下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在软件趋势方面,赵卫军认为,软件的开发是全生命周期的,当车推向用户的时候,才是软件开发重头戏开始的时刻。这个大的变化也是消费电子领域,特别是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验证过的,这在过去的十来年是有章可循、有规律可循的。随后,赵卫军以特斯拉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在北美,已经有28.5万人购买了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软件包,现在这个软件包1.5万美元,未来可能会涨到3万元,这个会在未来给特斯拉带来10%到30%的收入。我们乐观地估计,未来真正的车厂长尾收益就是软件收益,其边际成本比较低,只要OTA直接升级就完了,这将成为车企的主要收益。”

图片来源:远景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当大家在谈“软件定义汽车”时,似乎更多地去关注了软件怎么样去定义汽车,这就导致了焦点的偏差。在赵卫军看来,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是要关注价值创造,而不是软件本身。“这个软件有没有价值创造,能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这是最关键的。”

赵卫军具体分析称,软件最大的价值是智能驾驶,智能驾驶可以解放双手和大脑,创造“时间”;减少交通事故,节省“成本”。第二个价值则是“智能座舱”,智能座舱吸引用户使用时间越多,就能创造越高的用户黏性,这点在消费电子领域也已衡量了这一标准。

图片来源:远景动力

除了消费电子属性,在谈到电动汽车的能源属性时,赵卫军表示,2022年600多万辆电动汽车销量的数据出来以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电车不是一个简单的电,而是跟能源相关的能源消费终端,这一终端在面临成本及电网功率挑战的同时,也孕育了全生命周期变现的机遇。

其中,电池全生命周期的表现为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随着退役电池总量持续提升,梯次利用市场将迎来快速扩容。同时,分布式储能的全生命周期价值也可以让用户成为自己的“发电商”。此外,车网互动也成为解决充电容量和提高分布式储能的关键路径。

“大家一定要考虑到它会有降维挑战:电动汽车和电池是有强大的能源属性,现在我们对能源属性这方面的意识还是不够的。你如果意识得不够,过一段时间等别人做到了以后,对你来说就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说,只有意识到了,才能做到真正地做确定性的事情,榨出它的价值。”赵卫军强调。

从远景动力自身来看,赵卫军也看好能源属性带来的新机遇:“我们做储能做得比较多,几十兆瓦的、上百兆瓦的都在做。百兆瓦的储能可以由1680多块60度电的退役电池包直接升级,这样的话还能至少让电池在储能方面再利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多出来0.15-0.2元/Wh的价值,这就是我未来的价格空间。”

电池新能源品牌向上突围

在赵卫军看来,电池、新能源汽车出海是“产业输出”,要到海外布工厂就要带着产业链一同出去,注重全球的产业性输出。然而,产业性输出要做什么?赵卫军给出的答案是——品牌向上。

图片来源:远景动力

根据统计数据,欧美3万美元以上车的销售比例约在40%左右。赵卫军判断,中国市场20万元以上的汽车占比也会越来越高,未来基本接近40%的比例,国内无论新势力,还是传统车厂,都在瞄着20万元以上的利润空间和产值空间,在这一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品牌向上”尤为重要。

据赵卫军介绍,聚焦中高端车型需求,通过跟奔驰等车企合作,目前远景动力在叠片方形电池上已经做到了高能量密度快充,同时,公司也正在跟宝马就46系列大圆柱电池展开深入合作。

此外,远景动力还聚焦耐低温电池做了深入开发。“目前我们跟某主机厂合作的产品已经装车测试了,效果比较明显。经过测试,轿车在冬季零下20度的条件下续航里程提升100公里,这是实测的数据。这个结果来自于我们对材料的改进。一旦低温问题解决,能帮助我们国土面积近30%的区域市场提升起来,这些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低电动车渗透率目前仍然较低。”赵卫军透露,远景动力这款低温产品很快会推向市场,在能量密度不减的情况下,帮助电动汽车整体市场做增量。

除了产品研发中寻找确定性,引导品牌向上外,远景动力全球布局也在持续加码。赵卫军强调,公司不只在说全球化,也在坚定不移地走出去。远景动力作为通过收购日产旗下的AESC发展起来的电池企业,目前在全球运行工厂已有6个,包括海外三个、中国三个;在建工厂7个,日本第二工厂设备也已入厂。“据统计,海外市场到2025年、2026年动力电池产能缺口大约在400GWh。汽车行业的产能本地化属性决定了,谁能满足它谁就获得了先机,谁就能把不确定性减小,把确定性提升。”赵卫军解释道。

图片来源:远景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打造品牌向上的确定性中,远景动力也很好地关注到了电池的能源属性。

据介绍,远景在2022年成为中国风电中标量第一的企业,在全球也是遥遥领先,全球装机近50GWh。赵卫军进一步解释,“这给我们带来什么?让我们能够获得0.15元/度电的零碳电力,我们有这个能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做到,西北地区风电甚至都能做到价格在0.15元/度以下。”

此外,远景动力在鄂尔多斯还建有一座零碳工厂,目前,公司已经通过厂区周边的风光储,实现70%的低成本绿电自供。“大家不要忘了电池的耗能、材料的耗能是巨大的,这个电价的节省可以带来相当可观的成本空间。”赵卫军强调,欧盟从今年10月1日开始收碳税,目前欧盟一吨二氧化碳的价格约为100欧元,一个电池包(Pack),按照中国平均火电的比例差不多是5吨二氧化碳,就是500欧元的碳成本。面对全球挑战,针对碳排放要求,远景动力争通过在风光储等领域的优势,来做低成本的零碳电池,满足品牌向上的、要求高的客户需求。

此外,通过远景智能这个板块,远景已经在物联网耕耘了十余年。赵卫军表示:“未来这些东西我们认为可能把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逼出来,还有很多的成本,我们提前就想清楚、控得住。这么做下来我觉得对于我们中国新能源电池作为全球引领性的产业输出,我觉得我们能够有一些确定性的事情可做。”

最后,赵卫军援引《环球时报》报道博鳌论坛的题目“世界在博鳌论坛寻找确定性”表示,“我们电池行业也一样,要看清楚趋势、看清楚我们客户面临的挑战,特别是降维的挑战,以及我们电池产业面临的降维挑战,才能真正把握‘确定性’。我们一定要坚定地做正确的且确定的事,但它一定是难的事。”

【责任编辑:林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