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鲁冠球: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浙商”典范-行业人物-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鲁冠球: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浙商”典范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

策划|中国电池网、我爱电车网,执笔|于清教 陈芳芳 图|中国电池网资料图片

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从古至今,浙江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今在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已经被写入多地教科书,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浙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给予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浙江的发展给予关注。

现代浙商已经是当仁不让的华夏第一商帮,台湾商界称之为“大陆之狼”,生存能力让全球感到震撼!欧洲人美誉浙江人为“东方犹太人”,800万在外浙商每年创造的财富总值和浙江全省年GDP相仿!浙商的特点是: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

中国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电池产业链的价值门户网站,一直坚持理性、专业的传播视野,秉承“发现价值、提升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品牌理念,积极打造中国新能源产业网络领先媒体,搭建电池产业链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平台,以推动行业信息化、商业化、价值化进程为己任。岁末年初之际,刚刚在湖北武汉举办完第3届锂电“达沃斯”全球论坛和评选出第五届(2015年度)中国电池行业年度人物后,中国电池网今天回眸、挖掘、盘点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浙商”群体,旨在梳理产业脉络,探索行业领先基因,检阅主流企业家精神,促进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今天,我们推出的首个“浙商”代表是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

万向集团

人物特性

鲁冠球,1945年1月出生于浙江萧山,属于新中国最早的创业者,1969年创办萧山宁围农机厂,后来发展为今天的万向集团。鲁冠球被誉为民营企业家中的“不倒翁”、“常青树”。他主宰了万向集团从一个小乡镇企业发展成国内最大民营企业之一的全过程。 

国家主席习近平评价鲁冠球依法合理谦虚谨慎,务实低调与时俱进,称赞万向在鲁冠球的带领下始终处于领导潮流的地位。 

2015年10月15日,《2015胡润百富榜》发布,鲁冠球及其家族以650亿元的财富身价、时隔九年重回前十,位列第十位,财富比2014年增长65%。 

公司特性

万向集团创建于1969年,从鲁冠球以4000元钱在钱塘江畔创办农机修配厂开始,有46年历史的万向,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规模超过200亿美元,拥有员工4万余人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在中国企业国际化中不仅占得先机、而且“借船出海”跨国落地扎根。 

锂电新能源产业链轨迹 

1979年,鲁冠球判断中国将大力发展汽车业,将万向集团其他产品调整下马,集中力量生产汽车万向节,为此当年万向的收入减少100万,占其总收入的近一半。 

万向节是汽车传动轴和驱动轴的连接器,像一个十字架,大的长度近一尺,小的长不过一手指,4个头的横断面平光如镜子,磨掉一根头发的1/6就得换新的。鲁冠球梦想造轿车,但他事业起步是从汽车底部这个不起眼的零件开始的。目前,万向已成为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企业,在美国制造的汽车中,每3辆就有一辆使用万向制造的零部件。 

1994年1月10日,鲁冠球创办的集团核心企业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上市。 

 1999年,万向集团资本式市场扩张取得良好开端:一是万向钱潮收购成立了武汉万向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直接进入二汽、神龙、富康的配套,顺利地开拓了新领域;二是上海投资公司顺利收购了浦江期货经纪公司,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的功能建设;三是万向美国公司收购了美国QA1公司200万美元的股权,成功实现以股权换市场。 

2000年4月,万向确定了“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整车发展思路。研发出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第一辆电动轿车、电动公交车也研制成功。

2002年成立浙江万向电动汽车开发中心,研发出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收购埃泰克电池工业公司,完成电动轿车、电动大客车样车开发。同年7月12日,浙江万向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2005年6月,万向作为发起人参股广汽股份,占其总股本的3.99%,成为广汽股份第二大股东,间接进入了汽车整车制造,选择的方向是新能源汽车。 

2009年4月25日,万向投资13.65亿元,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生产基地。 

2010年5月,万向集团与专注于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业务的美国Ener1公司合资(浙江万向Ener1动力系统公司),首期投资3亿多美元,在杭州建立全自动化的电芯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两年后,Ener1申请破产保护,后重组。目前,这一合作已经告吹。 

2012年2月17日,万向集团与美国史密斯电动车公司在洛杉矶中美经贸合作论坛上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拟成立合资子公司,由万向投资1亿美元用于开发并生产电动商用车,包括纯电动校车(目前,合作推进缓慢,双方尚未确定是否一起在中国造车)。 

#p#

2013年,万向集团获生产新能源客车与卡车生产资质。同年,万向击退美国本土巨头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完成对A123公司的收购,该公司是美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锂电池制造商,拥有核心磷酸铁锂电池专利技术;在2014年,又击败李泽楷财团为背景的混合技术公司(Hybrid Technology LLC),完成对美国高科技插电跑车公司菲斯克(Fisker)的收购。这两个跨国收购案例,都被美国媒体评为当年最佳收购案例。 

数据显示,2014年万向的销售规模已超过200亿美元,而在美国的销售额已超过20亿美元。此时的万向不仅成为了美国汽车三巨头的供应商,并收购20余家美国企业,投资触及房地产及新能源领域。  

能亲眼看见属于万向的第一辆车下线是鲁冠球一直以来最大的夙愿。在收购了A123以及菲斯克后,打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万向,也终能实现了造车的梦想。 

鲁冠球认为,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社会上一直有争论,万向从1999年开始,就认定搞纯电动,到现在还没有变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走纯电动这条路子已越来越清晰。万向搞电动汽车已11年,天天在“烧钱”,到现在还没有赚过钱,但已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形成了从电池、电机、电控到电动汽车的全产业链闭环。 

不出意外,2016年的某个时刻,万向钱潮有望获得国家批准的首批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 

很少接待媒体的鲁冠球近日却高调表示,万向集团在“十三五”乃至“十四五”期间要干一件大事——十年用2000亿元打造一个万向创新聚能城。万向创新聚能城包括新能源零部件、电池、客车和乘用车。 

中国电池网跟踪研究发现,在造新能源车方面,万向集团已投入了三十几个亿,还没能做到盈利。但鲁冠球仍然坚持,一定要花大力气做好电池,2000亿中有640亿是花在电池上的。万向的目标是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2013年收购A123,已逐步在市场上独占鳌头。就在最近,A123还挤掉韩国一个竞争对手,取得保时捷又一款车型的启停电池业务。另外,2016年7月万向集团在美国将上市Karma混合动力车,由宝马提供动力系统产品。新能源客车领域,万向集团已和上汽集团合资,现在也有100辆客车在运行。 

在中国电池网2012年度的第二届中国电池行业年度人物评选中,中国电池网给予鲁冠球的推荐理由是——“人的一生,从生下来一直到生命停止,整个过程都是学习的过程,人生精彩不精彩,关键看你怎么学。”他堪称中国民营企业的“不倒翁”、“常青树”,年近七旬仍带领万向集团持续发展、年年登高。他认为,改革越深化,企业家的地位肯定是越来越高,但不能超过当官的地位,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安全距离,一定要听党的话。他警示自己和中国民营企业,改革面临的最大危险是如何破解利益难题,任何改革,都是权利的再分配。未来十年改革会很难,越到下面改革越难,但再难也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所以“四个坚持”不能变,这个底线不能破。 

到今天,中国电池网在盘点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的“浙商”时意外并惊喜发现,鲁冠球和万向集团在攀登高峰中又一次成为行业的标杆和先锋。正如鲁冠球在随习近平主席访美前夕接受浙江日报的专访时说的一句话:人最后总要留下一点东西。我希望留下一个“新能源城”,一个做成全球榜样、做成样板工程的“新能源城”。

(部分资料据公开资料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