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吴志新:我们总是被迫发出吼声-财经评论-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吴志新:我们总是被迫发出吼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吴志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志新

被迫发出吼声

首先要说的是协作和合作。

我们搞了很多联盟,但中国人最麻烦的是同床异梦,最差的是我们的团结。搞企业都是为了盈利,上下游同行之间的合作,如果大家把奉献放在第一位,把诉求放在第二位,这样容易团结起来。

现在,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日本人把它们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整车企业就没有把自己的配套体系当作利益共同体,而是整车企业让零部件企业尽可能地赶紧降价。

我们中汽研有一个做催化器的企业,过去给哈飞配套,去哈飞开供应商纳税票,去了两天没人理。后来哈飞来人丢下一句话,“降价10%,愿意留下就留下,不愿意留下就走人”。

当然,说了哈飞,并不只是哈飞一家。如果整车企业跟零部件供应商体系中的企业能够团结协作,大家变成一条船上的人同舟共济,这样的理念打内心里发出来,那我们中国的企业凭什么干不过老外呢?

我们汽车行业自主品牌马上会碰到非常大的一个劫,这样我们再不团结就有问题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没有那么主动,总是是被迫发出声音,马上我们也得被迫发出这种吼声。

大家说得很热

第二方面,特斯拉和“互联网+”是这一段时间炒得非常热烈的两个话题,当然现在“互联网+”的热度已经盖住了特斯拉。

大概3年前,工信部领导打电话来问我,特斯拉现象是什么现象,到底该怎么办?我说它看准了电动汽车的市场,目标定位准。

如果我弄台夏利车,本来就卖4万块钱,我把它改成电动汽车,加了5万块钱电池,开出来别人看到的还是台夏利。光给人家算用电比用油便宜,没人买那个车。

男士跟女士求婚的时候,他没算女士的价值有多大,将来生个双胞胎、龙凤胎还是怎么样的,他是喜欢,喜欢就愿意花钱。女同志为什么要买LV包呢,买别的包,买LU不行吗?买LU就是好几百块,买LV就是好几千好几万块,装的东西还未必有好几百的装得多。

我觉得特斯拉抓住了这样一个消费群体的特点。我是国内最早买特斯拉车的,2010年买了一台特斯拉Roadster。开这个车很时尚,很多人来问我,车在哪买的,从来没有再问节油多少。喜欢,有钱就任性,不算账。

现阶段电动汽车怎么做,成本都做不下去。特斯拉是抓住了市场某个层次客户的需求。实际上,可能所有的汽车厂都可以做出类似特斯拉这样的产品,难道通用、福特大众做不出来?都能做出来。很快北汽、广汽也会有这么高水平的车,还有比亚迪。但是我们想晚了,特斯拉抢先了。

“互联网+”这件事,大家说得很热,很多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我现在还没想通——怎么样就成了互联网汽车?还有怎么样3D打印汽车?如果都是3D打印汽车,这汽车会变成什么样,会有多贵,难道每个人都能定制吗?

这一块,我自己内心还是画了一个大问号。所谓“互联网+”,我个人认为是一个热潮,这个热潮过完之后会冷静下来。互联网里面这个“网”撑不起这个车,但是有了互联网的技术,我们的车可能会搞得更好。

互联网跟汽车双方在一起,怎么能够把自己的位置定好,比如汽车不要讲我跟互联网没关系,大家要尽早摆正心态,这样互联网能够更大发挥它的作用,这是大家应该共同探讨的一件事情。

没有那么平坦

第三方面,我个人感觉电动汽车的春天还没来,现在最多是小年,大年二十三,后面还会冷,马上到明年,大家会感觉到寒潮袭身。

今年1到9月份,我们生产了15.62万台新能源汽车,10月份生产5.07万台,11月份没准是7万台,12月份没准是8万台。因为大家知道明年补贴有问题,地方补贴还有没有,不知道。

我最近去了南京比亚迪南京金龙,他们都是两班倒,在加紧生产,就是要赶这双补贴的节点。有可能到了今年12月31日,生产多少新能源车,打这画个杠,之前有地方补贴有国家补贴,之后补贴少一半。

#p#

新能源汽车很多新的政策在酝酿,包括积分政策,但这个政策究竟什么时候能够落地现在还不好说。它如果晚了半年落地,那我们的冬天就不是一个季度,是两个季度,它如果晚九个月落地,那我们明年的冬天就是三个季度。

这当中又会考验一帮企业能不能生存。有些企业现在拼命地干,实际上钱没拿到,等着明年拿补贴,补贴拿过来才能活,现在都在申请着。到了明年,如果生产和市场出现一些问题,有的企业可能就又顶不住了。

大家在乐观的同时,也要知道这件事还没有那么平坦,还是坎坎坷坷的。

来得慢一点

第四方面,自主品牌的冬天来不来不知道,但最近一直在说要放开合资股比。

我们现在有些企业合资这块应该是最大的利润来源,如果到最后股比放开了,那我们自主怎么办?

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希望它来得慢一点,来得温和一点,不要断崖式地突然这么来。

这块对我们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希望这个是自主品牌的冬天,而电动汽车能不能变成我们自主品牌的春天,如果这样中间的交错能够搭接好,那我们重洗牌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本文为吴志新在2015年11月12日在大郡控制十周年论坛上的演讲,ABR记者涂彦平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