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韩系三巨头北美猛攻磷酸铁锂!16.5%市占率下的绝地反击?-国际新闻-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韩系三巨头北美猛攻磷酸铁锂!16.5%市占率下的绝地反击?

Ultium Cells田纳西州斯普林希尔工厂 图/通用汽车

Ultium Cells田纳西州斯普林希尔工厂 图/通用汽车

当前,磷酸铁锂电池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全球动力电池格局。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9.6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44GWh,占总装车量81.4%,累计同比增长73.0%。

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性能持续突破、性价比高等优势,已成为市场绝对主力。也正是凭借对该电池技术的掌控和全面发力,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电池市场的话语权持续提升。

以跻身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企业数据为例,今年1月,六家中国电池厂商位列其中,合计市占率达68.1%,较韩企领先51.2个百分点,这是该机构有统计以来,中韩企业市占率差距首次突破50%。

8月4日,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6家中国电池厂商跻身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合计市场份额达68.9%;三家上榜韩企合计市占率进一步缩至16.5%,中韩企业市占率差距进一步扩大至52.4%。曾经稳居TOP5内的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如今也已分列第三、第五和第八位。

电池网注意到,在动力电池市场份额持续丢失的情况下,韩系三大电池巨头正集体调转船头,猛攻磷酸铁锂赛道,试图通过这一转型在北美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同时为自身盈利复苏寻找突破口。

磷酸铁锂,或是韩系电池企业突围利器

一直以来,动力电池被韩国视为下一个半导体产业,并期待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其中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被称为韩系动力电池“三剑客”。与中国主要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不同,韩国此前力推三元锂电池技术,认为其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技术层面是更高阶的存在。

但近年来,中国企业通过材料创新、结构优化和工艺升级等,不断突破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低温性能瓶颈,使其在乘用车、储能、商用车等多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更是凭借磷酸铁锂电池的性价比优势,持续巩固并不断拓展着与国际车企之间的合作。

“我们很想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但相关知识产权都掌握在中国手中。”

最近,美国车企福特CEO吉姆·法利在公开场合的这句感慨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虽然有人解读这是对中国电池新能源企业的“服软”,但更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务实的心态。毕竟,无论是在汽车厂商还是消费者眼中,成本控制都是硬道理。

此前,通用汽车也分别要求LG新能源和三星SDI与其在美国的合资电池工厂增设磷酸铁锂电池产线。

韩国媒体表示,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比三元锂电池便宜30%-40%,尽管曾被认为具有一些技术劣势,但随着中国企业对其不断优化,磷酸铁锂电池展现出极大的市场潜力。

从开始的观望,到如今的跨国车企纷纷上车,磷酸铁锂电池再次上演“真香”定律。

在此背景下,磷酸铁锂电池也同样成为韩系电池企业眼中“突围、超车”的机会。

“谁能顺势抓住这波产业浪潮,谁就有望在全球动力电池格局重塑中改写座次,夺回曾经失去的话语权。”

韩系三巨头深谙此道,但中国企业早已构建起从材料到回收的全产业链壁垒,专利布局和规模效应形成的成本优势难以撼动,想要撬动磷酸铁锂赛道,该从何处发力? 

北美市场,或是韩系三剑客厮杀新主场

北美市场成为当下发力支点。

LG新能源在其第二季度财报中指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投资税收抵免(ITC)政策,将通过鼓励供应链向非中国电池供应商倾斜,创造更多市场机会;同时,其认为,近期政策调整将强化对“受禁外国实体(PFE)”进入美国电池市场的壁垒,这对于已具备本地生产能力和稳定运营实力的电池企业而言,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中国电池企业虽掌控磷酸铁锂核心技术,但受供应链属地规则制约,难以充分享受北美补贴,而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早年布局的北美工厂,却恰好成为其承接订单的“通行证”。

7月31日,三星SDI在其第二季度财报中表示,公司ESS用电池部门签订了美国电力用ESS项目的订单合同,计划从第四季度开始在当地量产。另外,三星SDI还计划,今年下半年,电动车电池部门将通过优化与美国Stellantis成立的合资企业SPE的生产线运营,尽量减少需求变化的影响,并通过推出各种新型电池,如方形LFP电池,来扩大普及型电动车的订单。

7月30日,据外媒消息,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已与特斯拉签署一份价值43亿美元(约308.8亿元人民币)合同,为后者储能系统提供磷酸铁锂电池。知情人士称,LG新能源将从其美国工厂为特斯拉供应磷酸铁锂电池。

消息面来看,LG新能源位于密歇根州的电池工厂已建成两条磷酸铁锂电池产线,并于近日量产储能软包磷酸铁锂电池。从在美的整体布局来看,当前,LG新能源在美国布局有八座电池工厂,部分已正式投产,其余也接近竣工状态。其中,LG新能源考虑将俄亥俄州、田纳西州的部分现有工厂,改造为LFP电池制造基地。

7月15日,SK On宣布,公司近日与L&F就向北美市场供应LFP阴极材料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积极应对美国对LFP电池不断增长的需求。SK On明确,计划通过重新利用现有生产线建立LFP电池生产能力,以符合其正在进行的本地化战略。当前,SK On在美国也运营着两家电池厂,并正在与美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建设另外四家。全部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将超180GWh。

结语:

北美市场也并非只有韩企在发动攻势:特斯拉已明确,其位于美国内华达州斯帕克斯市的首座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工厂即将竣工投产;面对层层贸易壁垒,中国电池企业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技术授权、合资建厂等多元化策略,稳步推进在美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北美战场硝烟已起,磷酸铁锂电池能否助力韩系电池企业重夺市场份额,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责任编辑:林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