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池行业!曾毓群/孙华军/刘金成/杨红新/朱华荣最新预判→
来源:能源财经网 作者:肖何 时间:2024-09-02 14:52:16
9月1日,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会上,关于电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多位业内大咖做了最新预判。
曾毓群:动力电池行业必须迈进“高标准”发展阶段
宁德时代(300750)董事长曾毓群表示,今年,动力电池行业必须迈进“高标准”发展阶段。
“高标准”意味着什么?到底该怎么干?对此,曾毓群提出四点建议,分别聚焦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高价值。
首先,是高安全。高安全,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提升安全性,重点是电池,关键在标准。当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电池的安全系数远远不够。很多产品号称安全失效率达到PPM级,也就是百万分之一,但实际上,安全失效率是千分之一。当前,全国2500万辆新能源车里装载的电芯数量,已达到了数十亿个。这个绝对值乘以失效率,安全风险可想而知。当前,宁德时代将安全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已成功将电芯的单体安全失效率降到了十亿分之一,即PPB级,把安全系数提升了几个数量级。
曾毓群希望,行业把竞争放到一边,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把大家的安全放在首位;共同提高安全标准,建立绝对的安全标准红线。
其次,是高可靠。“可靠”是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力。只有高可靠,才能让用户有保障、行业有发展。当前,行业良莠不齐,许多产品“名不符实”,产品的真实可靠性与标称的可靠性差距很大。
曾毓群希望,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行业携手建立可靠性管理和测试方法上的“高标准”,确保动力电池产品的“高可靠”。
第三,高性能。行业不断发展,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当前,电动商用车全面爆发指日可待,电动船舶蓄势待发,电动飞机更蕴含着广阔的想象空间。追求行业新突破,现在正是好时机。但新场景也催生了对电池性能的更高要求,电池在安全性、可靠性、能量密度、快充、循环寿命、耐温性等方面需要创新突破。
上半年,在乘用车领域,宁德时代推出了神行Plus电池。这是行业中首款同时实现1000公里长续航和4C超充的磷酸铁锂电池。针对商用场景,宁德时代发布了首个商用电池品牌“天行”。“天行”在行业中首次做到4C超充、500公里长续航。在电船领域,截至8月底,国内各类水域中,已有约700艘电动船舶搭载了宁德时代电池。电动飞机领域前景无比广阔。去年,宁德时代已成功试飞4吨级民用电动飞机。今年底,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eVTOL有望首次飞行。
第四,高价值。一个好电池,输出动能只是“基本功”。宁德时代希望让电池释放出多维度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创造“高价值”。好电池,甚至可以是一种“投资品”。
曾毓群还表示,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研究已经花了7、8年时间,一直在寻求突破。如果用技术和制造成熟度“1—9”作为评价体系,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目前处于“4”的水平。
孙华军:从2027年起硫化物固态电池将逐步进入市场推广
比亚迪(002594)CTO孙华军表示,新能源行业要思考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不盲目扩张,合理布局产能。他还提到安全技术必须全面攻克。
关于电池创新,孙华军认为,要持续加强下一代电池研发,比如固态电池和新型材料,“硫化物固态电池是方向之一”,硫化物固态电池将在电池寿命、快充等领域实现突破。
孙华军预判,2027年到2029年是硫化物固态电池的示范期,主要针对中高端电动车。从2030年到2032年,硫化物固态电池会进入拓展期,将运用到主流电动汽车。
此外,涉及国内碳足迹管理,孙华军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基于碳足迹管理的标准体系,包括对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评估,这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一起行动。
刘金成:提升储能电芯市场价值 不能单纯以低价竞争
亿纬锂能(300014)董事长刘金成表示,未来储能系统的成本下降,主要依靠的不是电芯的成本下降,而应该是系统标准化的成本下降。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储能电芯的价格总体应该保持稳定,甚至高一点,对产业才是健康的。行业应该聚焦于在技术创新和性能提升方面,提升储能电芯的市场价值,而非单纯以低价竞争。
刘金成认为,大型化后电池的安全症结点不在于电芯,而在于连接,因此提升储能系统安全性的关键在于降低连接数量和提高热管理技术,同时也需要监管部门推出新的安全管理标准来规范设计和生产。此外,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监测电池状态,提前解决热均衡等问题,也是未来提升电池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杨红新:热复合短刀电池是刀片最优解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发表了对目前动力和储能市场发展趋势的前瞻性看法,强调技术创新是降本的根本所在,认为短刀+飞叠将会是锂电池进化的终极状态,指出六边形战士的短刀电池是刀片的最优解,是CTC和CTB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储能电芯的最优解。
杨红新认为,动力市场未来2—3年增速最快的是增程、大电量的PHEV、快充和HEV海外市场这几个领域;新型储能尤其是工商业储能也在增速发展中。在降本方面,杨红新强调目前电池的市场价格不完全是由已经产生的技术创新而产生的价格,它更多的是一个商业竞争行为产生的价格,降本应该是全方位的,其中技术创新降本是根本所在。在电芯做大的同时,企业要做好热管理,要特别关注大电池的新型制造技术,从根源上解决电池安全问题。蜂巢能源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做到100%缺陷,不良检测。
在蜂巢能源短刀电池创新突破演讲中,杨红新表示,电池结构创新、制造与工艺创新领域的创新在现阶段给电池行业带来的价值仍然是巨大的。在制造与工艺创新上,蜂巢能源坚持叠片路线,成功推出第三代超高速叠片技术——飞叠技术,并自主研发首创飞叠热复合技术。在该技术的加持下,蜂巢能源短刀电池像“六边形战士”一样具备极致性能、极致安全和极致品质。采用飞叠热复合技术生产的短刀电池具备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更高功率、长循环寿命和高度集成特性,在快充、一致性、长寿命方面优势更明显。在结构创新上,杨红新认为短刀是CTC和CTB最佳解决方案和刀片电池的最优解。短刀CTC方案为整车提供顶部粘接三明治结构,底部安全及整体结构刚度最优。作为刀片电池的最优解,蜂巢能源短刀电池能够提升刀片电池续航能力、稳定性能并有效提升制造效率和良率。在储能领域,蜂巢能源短刀电芯内阻更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更高,在储能电芯“向大而生”的发展趋势下,短刀叠片是储能电芯最优解,是储能电芯发展的未来,能为储能行业提供更安全、更大容量和更低成本的电芯。
经过几年的发展,蜂巢能源短刀电池在市场上获得了高度认可。据数据统计,2023年1月到2024年7月蜂巢能源位居全球短刀电池出货量榜单第一,累计对海外客户出货7.2万套,2024年1-7月累计装车7.43GWh,同比增长253%,增速为TOP10中的第一。当前蜂巢能源短刀电池量产客户项目达到了84个,其中3个海外项目量产,并有多个项目在研。目前,蜂巢能源叠片短刀电池已经供给Stellantis、吉利、长城、零跑等国内外国家知名主机厂,2023年1月-2024年6月累计装车超过15万套,排名全球第一。预计,明年飞叠短刀的这一款产品的欧洲供货量将超过12万辆车。
杨红新还提到:“蜂巢能源短刀+飞叠的技术路线是一个长板较长,短板较少的技术路线。我们正在打造一个短刀大单品族群,使短刀产品由单兵作战向集群作战转变,产线对动力和储能电芯的高兼容性,能有效帮助行业应对不稳定的市场需求波动的生产计划。行业新进企业70%以上已经选择短刀+叠片路线,快充短刀+热复合飞叠被多家国内外公司认为是下一代锂电生产技术,是10分钟快充下的最优解。”
朱华荣:建议加快推进电池行业标准化、模通化工作
长安汽车(000625)董事长朱华荣表示,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产品创新地出现了尺寸大、重量大的趋势——今年新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中,紧凑型(经济型)汽车的占比下降了14.6%,中大型汽车的占比增加了10%,重量1.5吨以上的汽车占比增加了3%,重量2吨以上的汽车占比甚至达到了22.8%。
在朱华荣看来,“大”并不意味着“好”。“在电池技术得到革命性突破之前,这种‘负重前行’不仅给车企带来更大的成本负担,也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感受和驾驶体验。”
朱华荣表示,电池行业面临标准化、模通化难题:主流电芯规格有180多种,充电系统有19种。新一轮竞争高地也面临挑战,液态电池的安全问题以及下一代电池的技术突破难题等都有待解决。
朱华荣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创新结构需优化,行业竞争氛围有待改善。“内卷”是黑暗末路,“外卷”才是阳光出路。朱华荣建议,加快推进电池行业标准化、模通化工作,加强企业自律与企业合作。中国车企在换电、超充等领域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