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理论物理所在锂离子电池固液界面层特性研究中取得进展-科技创新-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理论物理所在锂离子电池固液界面层特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锂离子电池早已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怎样设计出更加安全、高性能的锂电池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在固液界面上会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称为固体―电解液界面(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层。研究人员发现SEI层决定了大多数电池的性能,但人们对于SEI层的结构和性质的了解还非常有限。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延颋、博士研究生苏茂与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朱梓华课题组合作,使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实验手段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SEI层的形成与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相关结果发表于Nature Nanotechnology 杂志。

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电时,在任何相界面化学发生之前,由于锂离子和电极表面势的作用,溶剂分子会在电极与电解液界面上迅速自组装形成电双层。这一电双层的结构决定了电池的相界面化学性质。特别地,当电极充上负电荷时,其表面的电双层结构会排空阴离子(如氟离子等),从而形成一层很薄的、稠密的、无机的SEI内层。这个稠密层的主要功能是传导锂离子而绝缘电子。SEI内层形成之后,会进一步形成富含有机分子、可以渗透到电解液当中的外层。研究发现SEI内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锂,否定了相界面上含有氟化锂的传统观点。对某些种类的电池而言,由于氟离子在相界面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引入含氟的溶剂或者添加剂。

该项研究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SEI层特性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