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孚能科技:8月将向战略合作伙伴交付硫化物体系全固态电池-公司-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孚能科技:8月将向战略合作伙伴交付硫化物体系全固态电池

孚能科技:软包固态电池先锋 驱动智能移动体未来

日前,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行,以下是孚能科技(688567)研发副总裁、研发院院长姜蔚然的演讲内容: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电动化浪潮推动下,电池技术已成为决定未来科技走向的关键。当下主流的锂电池液态电解质体系虽推动了消费电子、电动汽车等产业发展,却也陷入能量密度提升受限、安全亟待强化的发展困境。而固态电池凭借革命性的材料创新脱颖而出,其采用高能量密度活性材料和高热稳定性固态电解质,能有效突破能量密度和安全瓶颈,正成为全球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竞相攻克的技术高地。

全固态电池量产受阻,软包成破局之道

从公开的全固态电池量产规划看,未来几年,行业基本处于半固态电池量产推进和全固态电池研发阶段,全固态电池量产至少要到2027年。

孚能科技:软包固态电池先锋 驱动智能移动体未来

新能源汽车、eVTOL及人形机器人等智能移动体领域,对固态电池需求极其迫切,且远期市场体量十分可观。智能移动体领域对固态电池的核心需求主要包括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低温性能、快充、高比能功率及高灵活性。

全固态电池量产卡点主要在于电解质材料和工艺,当下主流的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和卤化物四种固态电解质各有优劣,但固态电池均存在固固界面问题需要外部压力束缚,具有卓越柔韧性的软包成为当前全固态电池封装的最优解,其不仅可适配液态、半固态及全固态体系,且还有能量密度高、内部结构统一、温度与膨胀均匀、循环寿命优异、成本低等优势。

孚能科技双路径并行,领跑固态电池赛道

孚能科技:软包固态电池先锋 驱动智能移动体未来

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规划上,孚能科技并行推进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与硫化物路线。氧化物/聚合物体系方面,自2021年推出第一代固态电池(280-300Wh/kg)后不断迭代,第三代能量密度达400Wh/kg,安全性显著提升,25℃下充放电循环高达1000次,通过5mm钢针针刺测试,250℃热箱测试不起火不燃烧,性能居行业前列,后续将逐步减少液态电解质含量至实现全固态。

硫化物路线则摒弃液态介质,其第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400Wh/kg,第二代采用富锂/高镍正极、金属锂负极,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后续引入无负极技术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超过500Wh/kg。

今年8月,孚能科技将向战略合作伙伴交付硫化物体系全固态电池,其采用高硅负极与全固态技术,经剪切、加热、针刺测试均不起火,综合性能卓越。

此外,孚能科技固态电池研发兼顾模组及系统安全设计,并获得多项权威认证。其量产的eVTOL动力电池采用硅碳复合负极与半固态技术,能量密度达320Wh/kg,快充时间缩短至15分钟,飞行循环超10000次;其创新的浸入式热管理系统,结合多维度实时监控网络,在电池包层级实现热失控主动抑制(无热蔓延)。

固态电池是电池技术发展的终极方向,软包则是固态电池最优封装形式。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之际,孚能科技凭借在软包电池领域二十多年的技术研发与智能制造的深厚积淀,已然站在了行业变革的前沿。随着全固态电池市场蓝海徐徐开启,孚能科技有望依托自身独特优势,快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占据主导地位,为全球智能移动体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劲且持久的动力。

【责任编辑:梁小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