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聚焦高倍率钠电池!希倍动力致力于成为商用动力领域钠电头部企业-公司-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聚焦高倍率钠电池!希倍动力致力于成为商用动力领域钠电头部企业

希倍动力CIBF 2025展品

希倍动力CIBF 2025展品

能源财经网5月17日讯(常青 广东深圳报道)近年来,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钠离子电池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2021-2022年,锂价的大幅飙升,更是凸显了钠离子电池潜在的性价比优势,促使资金与人才迅速涌入该领域。

基于确定性的技术发展路线以及多个市场高确定性的应用需求,目前钠离子电池领域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随着相关产线以及项目的陆续落地,也将进一步推动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量产装机。

北京希倍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希倍动力”)凭借在高功率钠离子电池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设计开发出一系列针对动力、储能等众多场景的高性能钠离子电池产品,与锂离子电池相互配合,持续服务于新能源行业。

北京希倍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道均

北京希倍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道均

“公司以高功率产品切入市场,目前已推出6Ah/46Ah/65Ah/31Ah等多款高功率产品,其中6Ah最大放电倍率达到100C以上,是目前高功率电池的最高水平。”希倍动力董事长杨道均在CIBF 2025期间与能源财经网交流时讲道,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功率钠离子电池开发的企业,精准定位细分市场。

以高功率钠离子电池破局

资料显示,希倍动力致力于钠离子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等产品开发,拥有正极材料技术和电芯技术两大核心竞争力。公司目前正在着手建设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芯批量生产线项目,项目正在稳步建设中,正极材料生产线预计2025年底会投入使用,电芯生产线2026年投入使用。

“希倍动力虽然是钠电领域的新公司,但却是新能源电池行业的老兵,因此公司中短期规划的市场方向是在混动插电增程领域的应用。”杨道均介绍道,在业务形态布局方面,公司从功率型钠电切入市场,随着公司材料和电芯技术不断迭代以及上游产业链的不断成熟,基于现有业务基础,向纯电商用车、乘用车和储能市场逐步渗透。

据悉,希倍动力的三大核心产品包括高熵正极材料、100C高功率钠离子电池及系统、260Wh/kg超高比能量钠离子电池及系统。

杨道均指出,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原理、研究方法和锂离子电池高度相似,因此可以借助于深厚的锂离子电池经验、规划产线快速实现产业化,但目前钠离子电池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比能量偏低,主流产品比能量在180Wh/kg 以下,限制了钠离子电池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二是产业化规模较小,成本高于锂离子电池,成本优势未能充分体现。

希倍动力产品图

针对上述难题,希倍动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扬长(功率)避短(比能量),在当前阶段,充分发挥钠离子电池的高功率、宽温域、高安全的特性,推广高功率钠离子电池,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在混合动力重卡、客车、宽体矿车、工程机械等领域,提供差异化竞争的解决方案。

针对比能量比较低的难点,希倍动力已开发的230Wh/kg无负极钠离子电池,是迄今全球已发布的最高比能量钠离子电池,预计2026年将实现量产。随着技术持续进步和产业规模扩大,钠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低空飞行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更安全、更经济的能源解决方案。

杨道均表示,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希倍动力在混动商用车、工程机械和农用机械、铅酸替代等领域开始做各种搭载验证,一部分车型还在验证中,一部分已经小批量出货。

杨道均透露,希倍动力所研发的电芯良品率已稳定在90%左右,容量一致性控制在±2%以内,为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目前,搭载公司46Ah的电池系统已经在重庆公交、三一自卸车等商用车上示范运营。

强大研发团队助力技术创新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持续的研发投入。能源财经网注意到,希倍动力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其中包括以世界500强企业三一重工电芯研究院前院长、著名锂电公司盟固利前研发副总杨道均为董事长的产业团队,以及以国家“优青”获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教授为技术带头人的研发团队。

杨道均强调,希倍动力投资约4000万在北京总部建设了超过3000平的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包含了正极材料合成、电芯开发和PACK开发的试验线,具备从材料、电芯到PACK全栈开发验证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数据显示,碳酸锂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得钠离子电池相对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在成本偏高和性能偏低的相对劣势下,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发展不及预期。

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3.7GWh,主要应用场景为储能,其次为小动力,在电动汽车领域仅有少量装车。

“这几年钠离子电池上游材料产能都在加紧建设中,但市场规模还不大,目前材料成本还比较高,当前钠电的BOM成本相当于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碳酸锂15万元/吨)时的成本。”在杨道均看来,钠电降本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材料产能快速增加带来降价,另一方面是新技术突破。例如公司的无负极钠离子电池,不但可以大幅提升电池比能量,还大幅度简化工艺、降低成本,预估原材料成本降低20%,人员和设备投入减少40%。

此外,杨道均还提到,目前钠电除了成本高,核心材料的技术成熟度和产品质量与锂电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行业同仁共同努力。另外,目前钠电批量应用还比较少,产品性能还需要经受市场的考验。

结语:

“2025年将是钠离子电池快速发展的阶段。”谈及未来,杨道均信心十足,公司希望做到商用车动力电池领域的钠离子电池头部企业。

随着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钠电成本下降与性能提升的趋势正在形成,而希倍动力凭借先发技术优势与清晰的战略路径,有望在商用车、工程机械等细分市场占据高地。


【责任编辑:常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