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强势反弹,期货重回8万以上!探秘碳酸锂价格强势回升背后-焦点-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强势反弹,期货重回8万以上!探秘碳酸锂价格强势回升背后

近期,化工品、工业原料市场涨声肆起,其中,碳酸锂的强势反弹更是引发市场关注。

近两周碳酸锂期货价格(元/吨)与成交量、持仓量(手)

近两周碳酸锂期货价格(元/吨)与成交量、持仓量(手) 图/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

7月21日-25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周五收盘价为80,520元/吨,上周五收盘价为69,960元/吨,周度上涨10,560元,涨幅为15.09%,涨幅不断扩大。

现货方面,SMM数据显示,7月25日,电池级碳酸锂7.05-7.53万元/吨,均价7.29万元/吨,环比上一工作日上涨235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6.94-7.2万元/吨,均价7.07万元/吨,环比上一工作日上涨1800元/吨。

这一轮碳酸锂价格的陡然上翘,使市场聚焦三个核心问题:此轮反弹是昙花一现还是趋势反转?政策与供需如何共同导演这场价格回归?产业链的盈利格局与竞争生态又将迎来怎样的重塑?

反内卷推动价格回升

从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防止“内卷式”竞争,到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综合整治,再到今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整治“内卷式”的呼声持续强化。

市场增速的放缓让前期投建的大量产能集中释放,供需严重失衡,“卷产能”迅速演变为“卷价格”,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推动这波碳酸锂价格上涨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央层面反内卷的信号不断下发。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次明确要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电池网注意到,7月以来,部分锂资源产业链企业先后公告进行停产、检修工作。

7月21日晚,江特电机公告,其全资下属公司宜春银锂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预计于近日启动停产检修,涉及全部锂盐生产线,预计检修时长约26天。

7月中旬,藏格矿业子公司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因锂资源开发合规问题被责令停产,要求完善锂资源合法手续,待锂资源手续合法合规后,向海西州盐湖管理局申请复产,经申请通过后方可复产。

此前,中矿资源也宣布对年产2.5万吨锂盐产线进行为期6个月的技术改造。

除了企业层面,7月中旬,江西宜春市自然资源局下发通知,宜丰县圳口里-奉新县枧下窝陶瓷土(含锂)矿、宜丰县割石里矿区水南矿段瓷土(含锂)矿等8宗涉锂资源矿权存在规避上级部门审批权限,越权办理出让、变更或延续登记手续的问题。要求当地几家涉锂矿山企业编制储量核实报告,并在9月30日前完成报告编制。

一旦江西锂矿因采矿证问题大规模停产,碳酸锂供需格局将迅速转为紧平衡甚至缺口。

有相关人士表示,上述消息引发市场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大宗商品市场“反内卷”情绪持续发酵,先后公告的碳酸锂停产消息,增强了市场对碳酸锂行业供给收缩的预期。

锂行业是否迎来复苏

针对此次碳酸锂市场波动,多位业内人士提醒,市场方面要理性看待本轮上涨趋势。

SMM表示,期货市场方面,本轮异常上涨主要受资金面推动,市场情绪短期过热导致价格显著偏离基本面。

由于当前价位难以被下游接受,企业采购意愿普遍疲弱,从市场成交情况来看,近期碳酸锂市场成交极为清淡。一方面,本周三价格回调期间,下游材料企业已完成部分补库需求;另一方面,价格快速拉涨导致下游企业观望情绪加重,多数企业选择暂缓操作。

日前,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复苏没那么快,下游需求增量有限,上游停产限产保价,博弈还要持续很长时间,价格仍将在底部震荡。”

中信建投期货表示,近期碳酸锂价格反弹的主要驱动来自于市场对于供给收缩的预期,需求端来看,7月为传统淡季,需求端难有明显起色,预计7月碳酸锂需求环比变化不大。综合来看,短期市场受供给收缩预期影响偏强震荡,但当前碳酸锂基本面依旧偏弱,预计价格反弹高度有限。

东吴期货认为,当前碳酸锂基本面边际改善,在政策利好频出背景下,市场情绪有所回暖,预计短期碳酸锂价格或延续偏强震荡。不过,目前碳酸锂仍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上方空间或有限。

整体来看,此轮碳酸锂价格反弹不仅反映市场供需,更是行业结构调整与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推动行业从无序竞争转向有序健康发展。企业需在价格波动与政策调整中寻求新平衡。行业整合加速下,具备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引领产业新发展。

【责任编辑:常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