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送货上门?电池给力吗?亚马逊点燃自动送货车之战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18-02-24 08:28:47
蒂森克虏伯电梯正测试用于作业场所的新自动送货车。
它们呈方块状,以缓慢的速度,靠轮子移动。
最近,你可能还没有看到配送包裹的无人车在人行道上晃来晃去。如果看到的话,你可能还会注意到,附近有人在对无人车进行测试。
自动送货车看起来像一个厨房电器和火星探测漫游者的结合体,可能很快会更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亚马逊刚刚打入这一领域,为自己的自动送货车申请专利。此举应该会刺激少数公司加快步伐,把这些自动送货车推向市场。
不久前,美国专利及商标局公布的亚马逊专利是指一种“陆上自动车”,可以将货物从运货卡车处运送到前廊,甚至带入室内。
为了解决困扰许久的“最后一英里”送货问题,自动送货车预计将成为解决方案。麦肯锡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预测,未来,包括无人机在内的自动驾驶工具将配送约占总数80%左右的商品。
亚马逊的专利是一种自动驾驶车辆,可以打开家门或车库门。这与亚马逊通过Amazon Key推动的趋势相差不远。沃尔玛也在测试一项服务:家中无人时,快递员可以进入家中,将货物放在走廊或厨房。这种想法似乎让人不适,但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众所周知,亚马逊也在研究无人机送货。但由于现在有关无人机的飞行法规很严格,所以,陆上设备可以较早投入使用。
有些公司仍在测试上路情况,还有一些公司已经代表食品配送公司开始送货。以下领先企业和初创公司的自动送货车可以到达家门口:
创业公司Robby Technologies在2016年夏筹集了大约12万美元的资金。首席执行官Rui表示,亚马逊申请专利后,筹集资金和寻找客户应该会更容易。其中,许多人“害怕亚马逊” ,会联系他的公司,希望展开合作。
Rui说:“这种情况进一步证明,这个领域真的很重要。”在今年的CES展上,他展出了一款新的方形四轮Robby机器人,和大行李箱差不多大,可以越过路缘和“旧金山最陡的斜坡”。
第一代Robby的行使里程已达3,000英里,为加州的“数百”客户服务,比如PostMates。Rui说:“亚马逊想追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2018年1月的CES展上的新Robby。
蒂森克虏伯电梯(Thyssenkrupp Elevator)以制造电梯而闻名,可能会是自动送货车领域的另一大型参与者。2018年1月24日,公司在华盛顿车展上展示了与软件开发商TeleRetail合作的成果。
蒂森克虏伯一直在进行一个测试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流线型三轮送货车将备件和工具带到维修工作现场。该公司在新闻稿中说,这是“智能维修物流的未来”。
Starship Technologies也许是这个领域中最知名的参与者,可能也是最早采取行动的参与者之一。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已经在100个城市测试了有6个车轮的自动送货车。到目前为止,自动送货车已经触及1,200万人。
戴姆勒(Daimler)和Shasta Ventures等投资者向该公司共投了1,720万美元,并为伦敦JustEat、加利福尼亚州和华盛顿特区的DoorDash和Postmates配送快餐。
英国米尔顿凯恩斯的Starship Technologies公司创建的一支自动送货车队。
顾客可以用智能手机解锁装有食物或货物的容器。该公司的产品配有360度全景照相机,由位于爱沙尼亚塔林和英国伦敦的员工进行监控。如遇到停放的自行车或垃圾袋挡住去路,员工会引导它们绕过障碍物。
据《福布斯》的Alan Ohnsman报道,本周早些时,由前谷歌员工Dave Ferguson和Jiajun“JZ”Zhu共同创立的创业公司Nuro,从投资者手中筹集了9,200万美元,用于将自动送货车推向市场。Nuro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目前正在组建一个由6辆无人驾驶电动车组成的车队。“每辆车大约是乘用车一半大小,可将生活用品、食品订单、鲜花、包裹和箱子送至城市和郊区的家庭和企业。”
Nuro的自动送货车。
Marble制造的送货车在旧金山为Yelp Eat24送货。这些陆上送货车比Starship或蒂森克虏伯制造的送货车还要大,目前处于试验阶段。该公司在2017年4月从投资者手中筹集了400万美元。
Marble的首席执行官Matt Delaney告诉《福布斯》:“亚马逊进入这一领域,也说明我们走的路是正确的。”
为Yelp Eat24服务的Marble自动送货车
最后一个是Uriah Baalke与人联合创立的Dispatch。该公司总部位于旧金山,于2016年4月开发了一个名为Carry的自动送货车,并从Andreessen Horowitz等投资者手中筹集了200万美元。由于无法联系上该公司,因此无法确认业务和测试的进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