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德方纳米/容百科技/湖南裕能领跑!10余家上市公司“锰”料盘点-头条-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德方纳米/容百科技/湖南裕能领跑!10余家上市公司“锰”料盘点

磷酸锰铁锂

作为兼顾成本、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新一代锂电正极材料技术路线,磷酸锰铁锂正从技术储备走向多元化的商业应用舞台。

上市公司领跑 磷酸锰铁锂走向量产

最新市场动态显示,以德方纳米、容百科技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已实现规模化量产。

德方纳米(300769):已建成新一代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产能11万吨/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磷酸锰铁锂产能。公司的磷酸铁锂产能也可根据市场需求通过技改切换成磷酸锰铁锂产能。第一代磷酸锰铁锂已实现批量装车,第二代更高性能磷酸锰铁锂验证进展顺利。

容百科技(688005): 通过收购斯科兰德(原天津斯特兰相关团队)布局磷酸锰铁锂领域。公司尖晶石镍锰正极材料性能领先,配合国际头部客户持续进行开发,高温存储性能获得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已有吨级出货,客户端预计2026年可实现量产。

当升科技(300073): 已前瞻性布局尖晶石型锰酸锂和镍锰酸锂等正极材料,相关产品已完成下游核心客户开发,积极推动量产进程。

五矿新能(688779):全固态电池高镍正极材料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已实现累计百公斤级发货。

湖南裕能(301358): 国内磷酸铁锂龙头,已于2024年底投产了云南裕能二期年产16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

湘潭电化(002125):在锰基电池材料方面有深厚积淀,同时孵化并持股全球磷酸铁锂头部上市公司湖南裕能。

万润新能(688275):基于高温固相合成工艺开发的磷酸锰铁锂材料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富临精工(300432):通过收购磷酸铁锂生产商升华科技,正积极投入磷酸锰铁锂材料研发和产能建设。

鹏欣资源(600490): 通过控股力泰锂能布局锂电材料,力泰锂能在磷酸锰铁锂方面有技术储备。

光华科技(002741): 在磷酸铁和磷酸铁锂回收及材料制造方面有基础,自主开发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完成试产。

盟固利(301487):正在与电池头部客户联合开发一种新型的类单晶富锂锰正极材料,其中第一代产品已在电芯中试验证阶段。

龙蟠科技(603906):M系列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显著提高能量密度,现处于客户样品试用阶段。

除了上述上市公司,今年4月,时代瑞象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首期项目在甘肃省白银市投产;2月,山西特瓦时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在山西长治投产。

多领域开花  磷酸锰铁锂市场应用提速

在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下,磷酸锰铁锂商业化加速落地。伴随技术持续迭代,其应用领域已从数码、小动力、两轮车逐渐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公开资料显示,磷酸锰铁锂相较于磷酸铁锂安全性能差不多,且能量密度更高、低温放电性能较佳,但在导电性、常温循环性能等方面稍逊于磷酸铁锂。

与三元材料相比,磷酸锰铁锂在安全性、成本、循环寿命等方面更具优势,不足之处在于能量密度、倍率性能有待提升。

为了实现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成本和倍率性能等关键指标之间的更优平衡,快速推进磷酸锰铁锂产业化应用,磷酸锰铁锂往往与磷酸铁锂或三元材料掺杂使用。

目前,磷酸锰铁锂已在数码与小动力领域率先落地,电动两轮车市场多采用磷酸锰铁锂+锰酸锂混掺技术,动力电池领域则与高镍三元材料混搭上车。

早在2023年的工信部第374新车目录上,宁德时代(300750)推出的“三元锂离子+磷酸铁锰锂电池”,即M3P电池落地奇瑞智界S7以及星途新纪元ES。随后,M3P电池还落地了智界R7、享界S9、星途瑶光等车型。

国轩高科(002074)在今年科技大会发布磷酸锰铁锂电池是启晨二代电池,较三元电池成本低10%-15%。另外,启晨一代锰铁锂电池已成功搭载于多家主流车企新能源车型。

此前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磷酸锰铁锂动力电池领域的需求量将突破100GWh。尽管当前市场实际需求不及前期乐观预期,但磷酸锰铁锂产能已开始上量,多个万吨级、十万吨级产业化项目产能将迎来集中释放期,且部分头部企业通过柔性产线设计实现与磷酸铁锂共线,具备快速切换的产能弹性优势。

展望后市,随着磷酸锰铁锂在导电性、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倍率性能等核心指标上持续突破,叠加规模效应释放的成本优势与多场景渗透的加速,以及产业链协同深化,正合力驱动其加速渗透市场,成为新型正极材料的核心增长引擎之一。

2025年11月11-13日,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达沃斯”(ABEC)组委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25丨电池“达沃斯”)将在江苏苏州举办,本届论坛主题定为“求新应变 重塑价值——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大洗牌周期下的定力与韧性”,将针对“迭代提速,如何把握产业技术路线切换与多元化机遇?”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届时,600+国内外一流企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独角兽、知名机构、基金投资、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高层将参会,精准对接,价值对话。

【责任编辑:肖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