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机求突破 众多车企借力新能源突围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14-03-03 00:50:32
有道是“不破不立”,在2014年,固然有车企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占有一席之地而上下求索,同样也有车企为追逐更宏大的目标孜孜以求。不过,让接下来一年中的汽车行业带上种种悬疑色彩,并左右业界未来的,则是车企们试图对现有格局做出的突破之举。有意思的是,新能源以及混动汽车,成为诸多车企不约而同选择的突破方向。
在华车企竞相“触电”
从被汽车业界视为“时尚玩具”,再到低价入华堪称业界良心。进入2014年,特斯拉这条“鲶鱼”已经搅热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而各家车企似乎也被其时尚感所左右,纷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运筹帷幄,不甘人后。
其中,万向集团继收购A 123之后,新年“马上”再度参与美国菲斯科的破产资产拍卖,并最终以1 .49亿美元的出价胜出,并由此实现从零部件到电池、专用车,到电动乘用车生产的技术能力。
与此同时,北汽集团近日入股美国新能源公司A tieva,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北汽集团及下属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高端纯电动汽车领域的设计、研发、制造能力及水平。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据报道,接下来北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将于3月8日升级为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与北汽股份平级的集团子公司,并明确今年北汽新能源的销售目标为2万辆。
对新能源踌躇满志的不仅是北汽,2月20日,东风汽车宣布启动技术中心二期项目,总投资20亿元。该中心将用于新能源车等技术研发。同时,随着东风汽车新能源工厂今年内投产,东风也将随之向市场投放一款电动车。
#p#副标题#e#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车企除了加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等环节的布局之外,2014年还是其实现市场化的开始。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透露,今年3月,比亚迪双模混合动力车“秦”将顺利进入上海市场,而未来三年比亚迪将推出一系列高技术含量的车型。
事实上,为了让消费者尽快接受新能源车,车企煞费苦心。同时,东风日产启辰品牌的纯电动车晨风也将于今年正式走入私人消费市场,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启动面向私人用户的试点运行。而在2月17日,华晨宝马宣布电动车品牌之诺首家品牌展厅落户北京。之诺品牌管理总监梁坚表示,该展厅所采取的租赁模式虽然华晨宝马承担了较大的风险,但有利于客户更容易地接受电动车这一新生事物。
新能源汽车开启集中投放期
“201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起点”,中汽协副秘书长许艳华指出,一方面,2014年、2015年是新能源汽车新产品集中投放时期,产品性价比将大幅提升,江淮、比亚迪、北汽等产品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另一方面,随着扶持政策的完善和具体措施到位,产品性价比的提高,以及充电设施建设的系统性推进,用户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将会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向往的热土。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第五开发部副部长刘强告诉南都记者,在我国对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推出等因素影响下,中国已经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条件最优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由于国内政策存在实行时效因素,所以促使众多车企纷纷在2014年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广的节奏,以便尽可能地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从而降低前期参与带来的风险。中国电池网—最具价值的电池行业垂直门户:www.itdcw.com。
他表示,随着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将迎来充分竞争。在此过程中虽然很可能暴露出一些问题,但同时也能让个人用户加深对新能源车的理解,掌握并熟悉使用方法,逐步培育个人消费者;对于车企也将由于竞争和市场的优胜劣汰的影响,形成一批骨干企业,为将来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法规倒逼混动汽车实现大飞跃
2014年消费者除了可供体验、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增多之外,离得更近的还有车市中的混合动力车型更多、更便宜。此前混合动力汽车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也有望随之改变。
据了解,在2014年,诸如长安逸动混动版、雷克萨斯新CT 200h、现代索纳塔混动版、路虎揽胜混动版、英菲尼迪Q 50S混动版以及全新汉兰达混动等多款混合动力车型将投放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主推涡轮增压、轻量化等技术路线的品牌,而逐步将重心选择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上来。大众汽车也在华发布了新能源战略,从2013年起,大众汽车集团将以进口方式在华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并强调未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是其在华发展的重点。
如此转变的背后,与《2012-2020年汽车业发展规划》紧密相关。在规划中,中国政府要求中国汽车制造商到2015年将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 .9升/100公里,到2020年降至5升/100公里。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不采用混合动力车技术,几乎无法实现2020年的目标。
对于市场而言,更为现实的选择则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国产化,这有望将混合动力车型高企的成本降低,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普及。本田中国总经理仓石诚司透露,核心混合动力总成零部件将在2014年实现国产。而在此之前,丰田汽车已经在中国开始了混合动力车型的国产化工作。
此外,获得混合动力成本优势的也不仅是外资车企,2013年科力远长沙工厂投产,至2018年将实现年产30万套汽车动力电池产能,通过国产,将使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部件的镍氢动力电池成本下降50%。据悉,长安、一汽、上汽、广汽、吉利等车企均欲借科力远为其配套电池,从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实现新的飞跃。
#p#副标题#e#
【相关车企2014新能源规划】
北汽集团
原本隶属于北汽股份的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将升级为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与北汽股份平级的集团子公司。新公司将于3月8日挂牌。2015年,将生产B级、C级等高端电动汽车。北汽集团还提出了“234”战略,即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要达到2014年200公里、2015年300公里、2016年400公里,以确保北汽集团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上汽乘用车
按照计划,上汽乘用车荣威550Plug-in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将于2014年上市,计划实现当年产销1000-2000辆,未来逐步实现销量5000-6000辆。
东风乘用车
产能16万辆的东风乘用车新能源工厂预计2014年底全面建成投产。而东风风神也将在年底投放一款电动车。
宝马
BMWi3在2014年上半年进入中国。与此同时,宝马还将推出名为“360°电动”的服务,为BM W i3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支持和专属服务。
东风日产
东风日产将以启辰e30为对象,在广州、大连等多个新能源试点城市进行大规模示范运营,推动E V产业的商业化进程。
特斯拉
今年1月,特斯拉在其官网公布,M odel S85kWh车型在华起售价格为73.4万元人民币(约合121370美元)。此价格远低于外界预计的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定价。
腾势
腾势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将于2014年北京车展全球首发,并计划于2014年上市销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