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合肥造“大心脏”让电动汽车耐力十足-国内新闻-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合肥造“大心脏”让电动汽车耐力十足

 

合肥18路是世界上第一条纯电动汽车线路,身披iev标志的江淮纯电动汽车奔跑在大街小巷……作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合肥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无论是电动大巴还是电动轿车,都离不开电池这颗“大心脏”,合肥一家企业正潜心研究该项技术,推动电动汽车的“换心”运动。

“长跑能手”展现超长耐力

一辆长12米、49座的电动大巴车充一次电能跑多远?实际答案令人吃惊。

今年4月份,装配了合肥恒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大心脏”的纯电动大巴车在高新区公交线路进行了模拟测试,一次充电大巴车竟能跑完380多公里, 这一“跑”刷新了以前合肥新能源客车续航里程最好成绩276公里。

这并不是偶然。在不久之后的又一次实测中,安装了“大心脏”的纯电动大巴依旧表现抢眼。今年4月下旬,纯电动大巴在合肥公交152线路进行了实际运行,测试车辆在重载3500kg的情况下,充电一次连续行驶270公里,剩余电量28%。

电动大巴上安装的正是单体容量达到200安时的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一次性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充放电2000次的情况下,仍能保持89%的电量,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

“双保险”捍卫电池安全

“电动汽车的电池由多组电池组成,如果电池容量小,需要的电池组越多,产生的接头也越多,可能存在的故障点也越多。”该公司总经理蒋森告诉记者,大容量的电池则可以减少故障点的存在。不过,从1安时容量到200安时容量的提升却并不简单。

该公司总工程师林彭桃君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像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如果路比较窄,可通过的车子就比较少,相对就比较好控制;而在较宽的道路上,可行驶的车辆更多,但同时秩序更难控制。电池中锂离子运动的过程与此相似。

不仅要解决容量更大的问题,锂电池的安全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电池发生碰撞或短路时,瞬间释放巨大能量,能量将冲破电池外壳,随后电池中的物质将和空气继续发生反应,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公司通过“双保险”保证电池安全。记者看到,该公司的电池上装有安全阀,通过安全阀能量能得到迅速及时的释放;另一方面电池的外壳是用塑料制成,遇到巨大能量外壳自身会熔化,避免了外壳破裂、爆炸等安全问题。

多方应用助推新能源发展

锂电池不仅能应用在电动汽车上,还可以用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以及智能电网的储能。

“白天太阳能转化成的电能可以储藏在电池里,晚上电池里的电能再供给路灯等使用。即使不使用,电池自身的自放电率也很低,一个月的自放电比例只有1%。”蒋森向记者描述了锂电池强大的储能功能。据介绍,目前中盐红四方新区内的太阳能路灯电源就是该公司生产,经过测试,正常光照下一天的储能可以满足七天阴雨天气下的正常照明。

从电动汽车到太阳能照明再到备用电源,锂电池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为此,该公司计划在循环经济示范园投资建设年产1.5亿安时的锂电池项目,让产自合肥的“大心脏”助推新能源产业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