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扎堆印度 寻找小型电动汽车新市场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20-02-08 03:14:06
图/第一财经
国内车市降温,海外市场正在成为中国车企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方向。
在正在举办的第15届印度德里国际车展上,长城汽车宣布正式进军印度市场。按照规划,2021年,长城汽车将在印度投放哈弗全系SUV产品和长城纯电动车(EV)。
而早在2016年,长城汽车在印度班加罗尔的研发中心便已开始运营,目前印籍研发人员已经达到150人,主要从事新能源和自动驾驶软件的开发;2019年2月,长城汽车在印度投资设立了子公司;2020年1月,长城汽车和通用汽车就收购通用汽车印度塔里冈工厂达成协议,该项收购预计2020年下半年完成。届时,长城汽车将借印度工厂辐射中东、非洲市场。
“2017~2018年印度市场上SUV的增长率是其他乘用车的7倍,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增加了SUV车型。”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指出,印度汽车产业具备很多优势,比如制造业所需的基础设施、低成本的劳动力、印度汽车工业的软件优势和正在成长的中产阶级等。据世界汽车业专业调研公司FOURIN预测,印度汽车产量到2022年将达到700万辆、到2030年将达到1190万辆。与此同时,该国销量到2022年将达到580万辆、到2030年将突破1000万辆大关。依托稳定的经济增长形势和年轻人口较多的红利,印度很可能继中国之后成为今后全球最大的成长型市场。
印度城市科学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阿米特·考希克则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较低的汽车普及率和本国市场规模的缩小,为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印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在规模经济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制造商有能力挑战市场领先者的统治地位,而且它们已经拥有的电动汽车技术优势很契合印度政府成为全球主要电气化基地的愿景。”
不过,自2018年秋季以来,印度汽车市场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印度经济增长和贷款放缓,加上汽车保险费、税收等的上涨,使不少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这也使印度车市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下跌。据印度汽车网站Autopunditz批发数据(不含豪华品牌)显示,2019年印度乘用车总销量为293.6万辆,同比下跌12.4%,这也是印度乘用车近20年来跌幅最大的年份。
此外,目前印度市场销售的车型多为可靠、低廉的小型车,排名前四的车企为玛鲁蒂铃木、现代、马恒达和塔塔,其占据了约80%的市场份额,其中铃木占比最大。而小型SUV正在成为印度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以2019年12月的销量为例,紧凑型SUV销量达3.4万辆,同比增长了70%。
而尽管印度汽车普及率较低具备发展潜力,但由于低价小型车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加上印度车市放缓,这使一些老牌车企业务有所缩水。在2017年,通用汽车缩减其印度业务,并停止在当地销售汽车,暂停投资计划。福特也在印度停止了独立业务,选择成为合资公司来共同运营汽车业务。“中国车企进军印度恰逢其时。目前存在竞争空白,一些老牌车企可能需要几年才能向印度市场投放新产品。”汽车行业咨询公司LMC Automotive分析师阿马尔·马斯特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
除了长城汽车外,上汽、比亚迪、北汽福田等此前已在印度市场有所布局。其中,上汽在2019年投产后,3个月就收到了3.1万辆订单。而据外媒报道,长安汽车最近也正在印度寻找生产基地,并考虑是否在印度建立电动汽车电池组装厂,为以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准备。此外,海马汽车也宣告开启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战略布局。
印度小型车受宠,未来电动汽车也有可能集中于这一市场。当前,我国已取消对续驶里程在150公里以下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小型电动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产品急需寻找替代市场。
“印度汽车市场目前发展状况相当于中国汽车市场2002年前后的状况,正处于普及阶段,因此价格低廉是第一要素。出于成本因素,美系、欧系车价格较贵或者压根没有价格低廉的,所以在印度表现较为疲软。相比之下,中国车企在小型车细分市场以及性价比方面具备优势,在印度发展是一个较好的机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对于电动车市场而言,印度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份额较小,而由于印度小型车受宠,未来电动汽车也有可能集中于这一市场。此外,有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已取消对低续驶里程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小型电动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产品急需寻找替代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