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燃料电池新突破 推动产业化加速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18-03-16 02:38:5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4日发布消息称,由该所持股企业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HYMOD-300型车用燃料电池电堆模块,经寿命测试和整车应用验证,突破了车用燃料电池5000小时的耐久性难关,成为中国首例自主研发的超越5000小时耐久性的燃料电池产品。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系统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2017年起实施的新版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规定,燃料电池车的补贴标准保持不变,这表明了国家对燃料电池车的大力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提出,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目标分别为5000辆、5万辆以及百万辆。
工信部部长苗圩2月份时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会与纯电动汽车长期并存互补。工信部下一步将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技术攻关,开展示范运行,并优化发展环境。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表示,到2030年,我国氢能汽车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根据新能源补贴新政,纯电动补贴逐步退坡,但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在2020年前保持不变,大中型客货车达50万元/台。商业化进程加快,氢能源电池汽车将迎来风口。
我们前期分析曾指出:国内多家企业在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部件、辅助系统、整车制造以及加氢站方面积极布局,如上汽集团(600104.SH)、同济科技(600846.SH)、大洋电机(002249.SZ)、富瑞特装(300228.SZ)等,产业链初具雏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