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发力MOF等前沿材料 碳语新材固态电池材料目标2026年中试-公司-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发力MOF等前沿材料 碳语新材固态电池材料目标2026年中试

碳语新材新材料产品

碳语新材新材料产品

能源财经网5月15日讯(陈语 广东深圳报道)据工信部数据,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超硬材料等一大批新材料产业规模居世界前列。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广阔机遇,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共同催生了大量新兴企业,广东碳语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碳语新材)就是其中之一。

发力前沿材料 助推国产新材料加速自主创新

资料显示,碳语新材于2022年11月在广东珠海香洲区注册成立,是由美国、德国、瑞典等多名海归博士创立的新材料科技企业,致力于锂电池隔膜涂布材料以及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生产及应用。

碳语新材市场部负责人万明敏

碳语新材市场部负责人万明敏

5月15日,在CIBF 2025展会上,碳语新材市场部负责人万明敏介绍,本次展会,碳语新材带来了两大锂电池用系列产品。

碳语新材亮相CIBF 2025

碳语新材亮相CIBF 2025

第一个系列是无氟聚合物微球,用于锂电池隔膜涂布环节,能够实现正负极和隔膜高效粘接。该产品覆盖25-100℃全热压温度区间,可精准适配不同客户的冷压/热压工艺需求。

万明敏提到,“相比PVDF和PMMA产品,公司聚烯烃共聚物微球由于化学结构稳定,在电解液中几乎不溶胀;而且熔点高,具备耐高温烘烤优势。非常适合电芯冷压工艺,同时也能实现加热超快粘接,生产效率提升20%。涂布厚度低,可以为极片释放更多空间,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材料成本也比PVDF和PMMA低很多。”

另外一款是金属有机框架MOF功能材料,MOF可作为固态电解质用于隔膜涂覆、抑制锂金属负极枝晶、捕获正极溶出过渡金属、除湿、二氧化碳捕集、气体分离、固态储氢、反应催化等多种应用场景。

作为当下热门的纳米级多孔晶体材料,碳语新材生产的MOF材料兼具超高孔隙率和均匀孔径,密度很低,其核心应用包括半固态/固态电池及锂金属电池的电解质,提升离子传导效率;在液态电池中捕获过渡金属离子,改善电解液浸润性,延长电池循环寿命。

“由于赛道过于细分以及研发投入大,据我所了解,生产相同化学结构聚合物微球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碳语新材是唯一一家。”万明敏告诉能源财经网,“MOF材料生产商在全球十几家,但国内还不多,且国内能实现吨级规模出货的公司,我们可能是唯一一家。”

据悉,碳语新材目前有40+品类的MOF产品库,也是全球范围内MOF品种最丰富的公司之一。

万明敏坦言,在MOF领域,碳语新材的竞争力目前处于全球第二梯队,希望3-5年能够赶超该行业巨头巴斯夫,成为MOF应用解决方案的革新先锋。

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开启 MOF 材料商业化新征程

能源财经网注意到,在成立仅两年多,碳语新材便频获资本青睐,已经成功进行天使轮、天使轮+、Pre-A轮融资,投资方覆盖经纬创投、国中资本、赛纳资本、香洲正菱等优质资本以及锂电隔膜上市公司星源材质等战略投资者。

“碳语新材聚焦在气候、能源、水资源等全球性议题的新材料解决方案,符合‘双碳’时代的长期价值投资方向。聚烯烃微球‘全球唯一’、MOF‘国内第一’的市场地位,也算是一种稀缺性价值。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是每一轮投资人对我们信任的基础。”万明敏说道,公司天使轮的投资人是经纬创投的美元基金,可能更符合国际化基金的理念。目前公司开放融资洽谈,重点引入“耐心资本”,共同布局 MOF在碳捕集、半导体特气纯化等千亿级市场。

据了解,碳语新材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技术产业化及产能扩张。

其中,在技术方面,碳语新材目前有2000平方米的实验室,50 人团队中 60% 为研发人员,在职博士有10人,每年研发投入接近1000万元。同时,公司还设置了一个1000万的碳语MOF开放基金,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二期,逐年支持科研院所的青年才俊。从第一期到现在,已经资金支持了超过80余位科研人员。“碳语新材希望能够在基础研究领域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既弥补了国家基金在应用导向研究上的不足,也为企业技术突破提供了源头活水。”万明敏说。

目前,碳语新材国内外合作高校近100所,人才团队已申请几十项核心发明专利,并在相关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2023年即获批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不仅如此,碳语新材还在各种创业大赛中斩获多个奖项,例如,在2023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珠海市冠军、广东省一等奖,且在全国总决赛中斩获新材料类第二名,同年赢得广东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冠军。2024年“创客中国”大赛上,荣获珠海市冠军。公司还取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珠海市种子独角兽企业等称号。

在产能建设方面,碳语新材粤港澳大湾区新生产基地正在建设,5000吨MOF和4000吨聚合物微球产能预计2025年年内投产。

海外市场拓展方面,万明敏提到,MOF在产业上是比较新的材料,海外客户接受度更高,国内相对保守,公司计划 2025 年先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美国子公司筹建工作因国际局势暂缓,将优先推进技术授权与本地化生产合作。

万明敏还透露,未来5年内,碳语新材将更多围绕着MOF的应用做技术开发,在公司内部称之为“机会性业务”,具体包括:深化在固态电池电解质、锂金属电池界面修饰方面的研发,目标2026年相关产品进入中试阶段;开发烟道气二氧化碳捕获的专用MOF;混合气体分离和存储包括天然气、氧气、氮气、乙烯、乙烷、丙烯、丙烷等;电子特气纯化、吸附式制冷、除湿、催化、水处理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陈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