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2020年之前三元电池稳居主流 动力电池价格降幅将超预期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17-03-31 04:23:58
长沙·中南大学正极材料沙龙活动现场
中国电池杂志-中国电池网3月31日讯(肖何 陈语 湖南长沙报道)由中国电池网(itdcw.com)、电池百人会(CBHA)、真锂研究(RealLi)、赛迪顾问(CCID)主办,中南大学、宁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宁乡县招商引资服务中心、湖南省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宁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支持的中国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系列年度活动——长沙·中南大学正极材料沙龙活动成功举办。工信部赛迪顾问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吴辉在会上分享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研究情况。
工信部赛迪顾问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吴辉
吴辉介绍,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51.7万辆,与2015年一样,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前低后高的发展形势:第一季度月均1.5万辆;4-10月月均4万辆;11-12月月均10万辆。
“2016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44.7Gwh,按照2016年动力电池平均价格2.2元/wh的价格计算,2016年全球锂动力电池的市场规模达到984亿元。”吴辉表示,中国企业市场份额正快速提升,日本松下电池的出货量达到7.2Gwh,市场份额达到16.11%;其次为中国的比亚迪(15.9%)、CATL(15.2%)和沃特玛(7.2%)。
2016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
吴辉透露,2016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30.5Gwh,同比2015年增长79.4%。其中,前三家企业合计出货量达到17.0Gwh,占全部出货量的比重达到55.8%。比亚迪全部为磷酸铁锂电池,全部自用;CATL在客车领域全部为磷酸铁锂电池,约占80%,在乘用车上用三元。
另外,主要外资企业在华锂动力电池出货量合计仅为986Mwh,在国内锂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仅为3.13%。吴辉认为,外资在华企业动力电池出货量较少主要因为政策的影响,未能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并且,在HEV领域,由于不存在补贴,国内HEV基本全部采用外资企业电池。
吴辉预计,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动力来自于乘用车,2020年乘用车产量预计合计达到150万辆,其中,A0及以下的微型乘用车将占据主导地位。另外,2020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13.7Gwh,其中乘用车用电池预计达到60Gwh(NCM为主),客车用电池将达到30Gwh(LFP为主);2020年之前,三元电池主流地位不会动摇。
目前,新能源汽车国补和地补下降40%左右导致电池厂降价压力大。吴辉介绍,目前主流电池企业电池包报价:LFP1.7-1.8元/wh左右,NCM 1.4-1.7元/wh左右,电芯价格更低,大约占75%-85%左右,圆柱电池更低,物流车领域价格竞争尤为明显,无底线价格竞争。而从材料来看,LCO和NCM上涨明显,其他材料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隔膜价格降幅尤为明显。考虑到折旧不摊销费用的减少、技术进步致能量密度提升从而让单位瓦时电池价格下降,2017年动力电池价格直接降幅将超过20%。
吴辉认为,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已是不争事实,龙头企业雏形基本呈现,价格下降幅度将远高于预期,动力电池企业利润空间将被压缩,预计2017年到2020年之间,第一梯队动力电池企业毛利将从30%左右下降到20%左右。
“四大原材料中,仅有不与钴相关的材料有维持价格或者上涨的基础,其他材料价格预计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吴辉强调,四大材料价格的下滑将综合平衡产能供需情况和材料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这两个因素。在此背景下,规模效应成为企业赚钱的必须条件,以正极材料为例,产能在5000吨以下的材料企业将难以生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