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忠旺遭恶意做空 中国铝业“走出去”受阻-财经评论-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忠旺遭恶意做空 中国铝业“走出去”受阻

忠旺遭恶意做空 中国铝业“走出去”受阻

  这一次,“战火”烧到了家门口。一个境外的神秘机构用一份漏洞百出的做空报告企图做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

  在7月30日,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工业铝挤压产品制造商中国忠旺被一业界从未听闻的神秘机构DupreAnalytics做空。中国忠旺此后发布初步澄清公告指出,做空报告中的事项完全失实。

忠旺遭恶意做空 中国铝业“走出去”受阻

  神秘机构与外企的“双簧”

  与以往运用“双反”政策不同,沽空获利不仅止于资本市场,一些外国产业资本及行业机构还纷纷通过境外媒体出声指责中国的铝产品出口政策,旨在打压中国铝产品走出去的步伐。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看来,随着中国铝加工产业的发展壮大,对国外企业和产品造成了竞争压力。

  铝行业从业者一语中的,这家沽空报告发出报告的背景是日益壮大的中国铝加工企业和美国包括欧洲传统的铝企业之间关于全球与行业主导地位竞争的一个缩影。

  问题终究需要答案,在这份做空报告出来半个月后,忠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针对做空报告里面的11个漏洞,逐一进行了答复。

  与做空报告里面多是猜测性语言相比,忠旺的答复显然要“硬得多”。这也让这份仅有28页的做空报告中文版“黯然失色”,根据惯例,以前针对上市公司的做空报告几乎都在50页以上。

  中国忠旺执行董事兼副总裁路长青指出:“忠旺通过关联公司夸大出口报关金额来侵吞增值税的出口退税,这是一个缺乏基本税务常识的指控。大家都知道出口退税是以海购金额为基准来核算的数据,跟出口的销售价格无关,所以抬高出口价格来骗取退税是现实中无法存在的。”

  而这份报告的操刀者来自于DupreAnalytics,耐人寻味的是,这家机构的网站成立于7月初,网站的IP地址来自于境外。

  在路长青看来,忠旺遭受这份沽空报告并不是铝行业的个案,也不光是铝行业会遇到。“这些大背景我个人认为是随着在中国企业这二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以后,当我们越来越有能力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我相信在其他的行业甚至其他的企业类似于这样的遭遇也还会存在。”

  更为蹊跷的是,做空报告的声音并未就此在资本市场止步,在DupreAnalytics发布做空报告后,一些外国产业资本及行业机构也纷纷通过境外媒体出声附和,对做空事件“添油加醋”。

  据路透社报道,美铝、俄铝等铝业巨头指出,中国的铝出口政策导致今年国际铝价大跌。AMM(AmericanMetalMarket)撰文称,美国铝挤压材协会(AluminumExtrudersCouncil)积极呼吁,希望美国政府在与环太平洋国家协商新一轮贸易协议时提出更加有利于本土铝加工企业的相关政策。

  文献军指出,十年前,中国是全球铝产品的净进口国,现在中国已经是铝产品的净出口,但中国出口的铝产品仅占国内总产量的10%左右,中国自己消化了产量的90%,“我们并不是依赖出口为生的行业。”

  “双反”大棒犹在

  近日,中国贸促会相关负责人透露,自今年上半年启动经贸摩擦应对工作以来,已经累计发布了反倾销、技术性壁垒、产品安全等方面的预警信息500多次。

  在铝行业,不断的有一些国家发起针对中国铝产品的双反调查。百川铝行业分析师刘灵安告诉记者,针对铝产品的反倾销挺多的,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几个主要国家。在他看来,单纯做空并不能阻止中国铝产品的走出去。

  就在今年上半年,俄罗斯铝业(下称“俄铝”)质疑中国铝出口存在低价倾销行为,警示澳大利亚政府针对中国大量向亚洲市场出口铝采取行动,同时建议中东国家发起反倾销调查。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双反”来自于美国。2010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铝型材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而提出立案的则是美国钢铁工会及铝型材公平贸易委员会。随后,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初裁结果,而根据这一决定,包括中国忠旺在内的大多数中国铝型材生产商不得不面临高达137.65%的反补贴关税和33.18%的反倾销税。

  2011年3月29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决定对中国产铝型材征收8.02%至374.15%的反补贴税及32.79%至33.28%的反倾销税,涉及中国出口美国的1、3、6系列铝合金型材。这个令中国企业深受伤害的决定直接导致中国铝产品失去了美国市场。而在这其中,那些国外的铝业巨头们身影隐现。

  “有些国外公司既想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又想把中国同行的产品封杀在国际市场之外,这种如意算盘未免打得太精了。”有色金属行业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近几年,中国忠旺、南山铝业、中国宏桥等铝企的迅速兴起,其凭借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越来越大的优势,进而引起了国际铝业巨头的恐慌,对传统的国际铝业巨头形成了竞争压力。

#p#

  我的有色网分析师李旬告诉记者,国外铝材成本比国内要高些,竞争力越来越弱。除高精尖外,大众产品干不过中国企业。这个观点也得到了著名铝行业专家郎大展的认同。

  “凭什么这个市场就应该是你的?谁规定了这个市场就别人不能进入。这个市场谁来选择,是用户来选择。”文献军的一席话得到了4年来过中国22次的国际铝协秘书长RonKnapp的认同。

  十三五:扩大铝消费领域

  郎大展告诉记者,目前正在编写《十三五铝工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与以往都称之为“规划”不同的是,这一次称之为指导意见。

  近日,来自全国的各大铝业企业将开会探讨此事。郎大展更希望在“指导意见”中体现市场的作用,强调市场的调控作用。

  “在十三五期间,要尽量扩大铝的消费领域,比如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等。”郎大展告诉记者。

  据悉,目前,包括忠旺在内的一些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方向,忠旺与更多的交通运输领域的汽车、船舶、高铁等客户合作,把铝挤压产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做成可以供用户直接使用的终端产品,比如高铁整车车厢、全铝车身新能源电动公交客车等。

  而扩大铝消费领域,也有助于中国铝产品搭上“一带一路”和近期颁布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的快车,从而加快走出去。

  《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鼓励包括有色金属工业等在内12个行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一带一路”规划在欧亚地区的预热升温与“再提速”,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为高端车用铝材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国内外铝挤压材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工业铝型材行业在高附加值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以节能减排与轻量化发展为标志的交通运输领域。从整体来说,深加工产品的毛利率高于其他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家政策推动、交通运输产业朝向节能环保和轻量化发展的进程中,随着铝合金以及铝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铝材于交通运输、机械设备、电力工程等下游应用愈来愈普及,市场潜力巨大。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