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电动车烧钱令人捏把汗 投资高达36.38亿

万向集团:令人捏把汗的电动车烧钱

老牌公司如何让自己更具想象力?看看万向和菲斯克就知道了。

“好看不实用”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张马斯克与菲斯克的AB图。他们的身后正是各自的成名作——Tesla的Roadster和Fisker的Karma。与马斯克牛仔T恤的标准IT男形象不同,菲斯克着装沉稳,西服革履。

相较于“生来彷徨”的菲斯克汽车,这位设计师此前的两部作品足以垂名史册。特工007的电影从来都是最佳的豪车展示窗口,而其座下的阿斯顿马丁DB9以及宝马Z8正是出自菲斯克之手,在成全了别人的辉煌后,菲斯克终于在2005年自立门户,在2007年升级为现在的菲斯克汽车公司。

凭借着其对汽车设计的谙熟,菲斯克的第一款车Karma于2008年走进人们的视线,并在2011年正式宣布上市。由于Karma动人的电动超跑属性,她的上市成功“绑架”了汽车行业,并且得到了正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美国政府的垂青。甚至有人认为Karma的血统要优于已经于2008年开始量产的Tesla Roadster汽车。

然而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要成熟于中国市场大概2-3年,因此第一轮的洗牌已经在2012年左右完成,不幸的是,在这场调整中,菲斯克被边缘化了。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初期几轮投资中,菲斯克共获得了8.5亿美元的投资,2012年4月,又有近4亿美元资金入账。但是同年,Karma却因电池缺陷而发生了起火事故。

这一问题也彻底暴露了菲斯克汽车的短板,菲斯克汽车“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设计感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自身存在的技术缺陷;而关键技术外包的发展模式更是成本控制的噩梦。

竞争对手马斯克直言:“他觉得电动汽车缺的是造型,但这其实是技术问题,长得像电动车并不一定是电动车。”

通过对菲斯克的解构可以知道,其核心技术底盘、混动控制系统等均属于量子技术公司,电池研发制造则属于A123系统公司,生产则由芬兰Valmet代工。这样的外包模式果然在A123系统宣布破产后产生恶果,菲斯克汽车的产能迎来了致命一击,自此,菲斯克开始“蛰伏”。

反观Tesla,其核心技术都是通过与成熟厂商的合作从而实现应用的。其电动核心技术是与戴姆勒公司、丰田公司合作研发,电池技术则是与松下进行合作研发。这无疑为Tesla在成本控制方面带来了更多优势。

“两个门外汉”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菲斯克本来并不拥有值得称道的整车制造技术。而正是源于对整车制造的“觊觎”,中国企业万向集团才不惜重金豪购下垂死挣扎的菲斯克汽车公司,如若菲斯克汽车“金玉其外”的性格继续发扬,那么两个门外汉的碰撞是很难擦出激情火花的。

不过万向集团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地耕耘还是非常务实的,2002年,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而万向集团也拥有高能量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一体化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整车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知识产权,其第一辆纯电动轿车、纯电动公交车也随之研制出来。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