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煤电建设预警:28省亮红灯,14省投资不划算-煤炭石油-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煤电建设预警:28省亮红灯,14省投资不划算


     近日独家获悉,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已出台,并于4月8日正式发布了未来3年境内33个省级电网区域(含蒙东、蒙西和冀北、冀南)的煤电建设风险的预警信号。

  据透露,28个省级电网区域的预警状态全部为预警程度最严峻的“红色”,只有中部少数省份和海南是例外。江西省、安徽省和海南省目前为绿色状态,湖北省的预警程度为“橙色”状态。

  预警机制火速出台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特急文件,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业放缓燃煤火电建设步伐,以应对目前日益严重的煤电产能过剩局面。

  近年来,用电量增速放缓,电力供需全面转向平衡宽松,煤电行业利用小时数快速下降,而规划建设规模远大于需求水平,预警机制迫在眉睫。能源主管部门采取的首个应对措施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用于指导各地和发电企业有序规划和建设煤电项目。

  时隔20日,这一机制已建立起来。

  据知情人士介绍,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由三部分构成:煤电建设经济性预警指标、煤电装机充裕度预警指标和资源约束指标,分别按绿色、橙色和红色评级。最终的风险预警评级结果由三个指标中的最高评级确定,预警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红色、橙色和绿色。

  煤电建设经济性预警指标基于3年后各省(区、市)新投运煤电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低于当期中长期国债利率的为红色预警;在当期中长期国债利率至一般项目收益率(电力项目通常为8%)为橙色预警;高于一般项目收益率的为绿色。

  煤电装机充裕度预警指标基于3年后各省(区、市)电力系统备用率:煤电装机明显冗余、系统备用率过高的为红色预警;煤电装机较为充裕、系统备用率偏高的为橙色预警;电力供需基本平衡或有缺口的,系统备用率适当或偏低的为绿色。

  资源约束指标是基于各省(区、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水资源量、煤炭消费总量以及其他相关资源情况,只分红色、绿色两个等级。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水资源量不足、煤炭消费总量亟需控制,或者存在其它资源约束煤电规划建设的,该项指标为红色,其余为绿色。

  依据上述预警指标体系和评级结果,国家能源局将定于每年的1月份发布分省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提示。在煤价、电价等关键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或者重大政策调整,国家能源局将会临时发布必要的预警。

  预警结果将用于指导各地区的煤电规划建设:红色预警结果表示存在电力冗余或有政策不允许新建煤电项目,地方政府应暂缓核准煤电项目,企业也应慎重决策项目开工。橙色预警则表示电力较为充裕,地方政府和企业建议慎重决策煤电项目。绿色结果表示正常,地方政府和企业可以根据电力需求合理推进煤电项目规划建设。

  根据电力供需变化趋势与煤电风险预警提示,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也会及时调整相关措施。这一机制信息将为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用,如为给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以及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提供参考依据,即在为煤电项目办理核准及开工建设所需支持性文件、发放贷款时,根据风险预警提示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上,预警信息也将为中央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28省份过剩,14省份投资不划算

  此次首次发布的预警年份为2019年。

       本次发布的2019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结果显示,28个省级电网区域的预警状态全部为预警程度最严峻的“红色”,只有中部的江西省、安徽省和海南省目前为绿色状态,中部的湖北省的预警程度为“橙色”状态,西藏自治区暂无相关预警信息。

      煤电装机充裕度预警指标是最为严峻的一项指标,24地区的煤电装机充裕度均为红色预警。除了上述江西、安徽和海南三省外,仅河北的冀南地区、四川和云南为“绿色”预警结果,即仅有6个省级电网区域的燃煤发电机组维持合理的利用率。这说明,绝大多数省份的煤电装机已明显冗余、系统备用率过高。此外,河南省、湖北和江苏三个省份的预警状态为橙色预警。

       各地区在煤电建设经济性预警这一指标的表现也令人担忧,共有14个地区为红色预警,其余17个地区的预警结果为绿色(西藏自治区无预警信息,北京市不再新建燃煤发电项目,无经济性评价)。这意味着,14个省份燃煤火电项目的投资回报率3年后依然会低于当期中长期国债利率。这一指标尤其值得发电企业引起重视。

  资源约束指标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地域倾向。京津冀和山东地区中的5大省级电网区域全部为红色预警。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中的上海、江苏和浙江3省全部为红色预警。珠三角经济区所在的广东省,其预警结果亦为红色。上述地区中的部分省份公布的“十三五”能源规划中,已明确表示经济较发达区域不再新建燃煤火电项目(部分热电联产项目除外),中等发展水平地区则不再允许开辟新的燃煤火电厂址。其余的23个地区的预警状态维持在绿色。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