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电动汽车“着火” 媒体反差为何这么大呢?-国内新闻-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电动汽车“着火” 媒体反差为何这么大呢?

 

10月1日,一辆特斯拉Model S电动汽车在西雅图高速路上起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这把火不仅烧掉一辆特斯拉电动汽车,更引起了人们的疑虑和资本市场的恐慌,特斯拉股价旋即狂跌6.2%,第二天继续下探,两个交易日,特斯拉股价由192.99美元跌至173.23美元,跌幅为10.24%,市值损失约24亿美元。

特斯拉起火后,这一事故的报道连续数日占据美国主要媒体的显要位置,许多专业人士对此发表看法,客观分析起火原因、电动汽车安全性等等。

特斯拉Model S电动汽车起火,国内媒体也进行了大量报道,让笔者感到意外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媒体不深入探究起火原因、这次起火对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的影响和借鉴意义等等,反而津津乐道其CEO马斯克是“钢铁侠”原型,特斯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等等。

国内电动汽车也曾发生碰撞起火,但当时媒体一片狂轰乱炸之声。有相当一部分媒体没有亲临现场调查,仅根据网上几张图片就发表了不负责任的报道,对国内电动汽车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

同样是电动汽车碰撞起火,为何国内部分媒体的反差会这么大呢?这里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心理。

特斯拉成为全球首家实现盈利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股价一路攀升,引发了财富效应,遮蔽了部分媒体人的眼睛,他们只看到特斯拉商业模式成功的一面,没有看到财富效应背后碰撞起火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在国内汽车市场上,一直存在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现象。部分媒体人不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想当然地认为国外的东西就是好,这是造成反差较大的原因之一。

中国有句俗话“危难之时见真情”。有媒体人告诉笔者,特斯拉现在有难,此时写他的正面报道,能够显出“真情”,容易让对方记住自己,等事件平息后,希望特斯拉“感恩”投放广告。

姑且不说这种做法有违媒体人的职业操守,看看特斯拉在美国很少做广告,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广告从来不做,这位媒体人的一厢情愿也许会落空。

不可否认,Model S着火后,特斯拉的危机公关做得比较出色。特斯拉起火视频刚一疯传,公司的销售总监和地区客服经理马上联系了车主,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马斯克发出了公开信,介绍了特斯拉公司的调查结果,事故过程与美国各大媒体的报道基本一致。

迅速反应并公布结果,赢得了大家的好感;控制事态进一步蔓延,避免不利影响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事件稍缓后消除影响。

相比于特斯拉的危机公关,国内企业稍显经验不足。2011年,众泰电动出租车在杭州街头起火,众泰公司经理虽立即赶赴现场,但对起火原因却迟迟未作出解释,直至两个月后杭州政府出面公布调查结果,电池供应商依旧保持沉默,给公众造成了车企和电池制造商企图掩盖问题的印象。

深圳“5·26”事件后,比亚迪及时发布了声明,深圳市政府组织的调查组也给了最终结论,部分媒体依然不依不饶。有企业负责宣传的人告诉笔者,在当前国内大环境下,企业碰到这种事,不能多说,越抹越黑的事情时有发生,只能采取等待第三方公布结论的做法。这值得反思。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