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变道超车 政府的“手”该扶在哪儿?(2)

电动车

范永跃分析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实施、外资股比的加持,新能源汽车补贴将逐渐退坡。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今年正式拉开大幕,单纯靠补贴生存的车企必将被淘汰,市场环境将迫使自主品牌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和服务提升。

“我们不能陶醉在新能源车数量世界第一的数字里。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池技术在日本和韩国,我们仍然没有超越。”张勇很清醒。

对于私人消费者来说,新能源车还处于尝试和市场培育阶段,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仍有顾虑。这些问题需要技术攻关才能进步。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急剧创新的行业,谁走在技术创新前列,谁才可能是市场的胜者。

□呼声

补贴发放需政府科学决策和监管

政府补贴如同摆在企业面前的“唐僧肉”,既是激发企业爆发动力的根本抓手,也为行业带来诸多困惑,成了行业最大的心病。

如何卡住“骗补”?2016年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要求,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政府通过制定“3万公里”政策,目的就在于遏制“骗补”。

政策初衷显然是好的,然而,这一政策却令车企苦不堪言。

2016年,众车企翘首以盼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在年底姗姗而来,这一政策出台令企业措手不及。“车已经卖出去了,用户什么时候跑到3万公里,厂家只能干着急。现在到处找客户,督促客户多跑里程。”一家企业的营销人员表示。

不仅监督客户困难,“3万公里”政策还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车企销售的新能源车,往往以扣除国家补贴后的价格卖给客户,国家补贴由车企先行垫付,然后再到相关部门去申请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

以纯电动客车为例,按1倍的补贴标准来看,一辆10米以上纯电动客车国补大概为30万元、地补15万,如果是2000辆车就需要垫付9亿元。目前,众多客车车企面临着资金链断掉的风险。

厦门金龙集团品牌经理马文雄说:“每年都是快到年底时才出台当年的补贴细则,我们厂家前大半年吃不饱,后两个月应接不暇,但电动客车生产备料最快也要一个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国新能源客车销量低迷,前10个月累计销售5.3万辆,甚至不及去年前9个月。然而11月,新能源客车销量飙升至1.87万辆,环比10月大增62%,预计全年纯电动客车产量将超8万辆。

业内人士分析,连续三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相似的“翘尾”曲线,与补贴政策紧密相关。和去年类似,从三季度末开始,就有“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方案即将大幅下调”的消息在业内疯传。在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恐慌、对市场的悲观预期支配下,客车生产制造企业、零部件企业和运营商等,必然会在年底再度冲刺,以尽力避开补贴大幅下调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政策的“乍暖乍冷”对行业健康发展显然不利,无论从发放补贴还是治理“骗补”方面,新能源汽车都面临着政府科学决策、有效监管的问题。

给予企业广泛的创新空间

面对复杂的局面,政府的“手”该扶在哪儿?政府该不该管那么多认证?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只要制定出基础的门槛认证即可,要给予企业广泛的创新空间。

以电池为例,目前,市场上的磷酸锂电池、钛酸锂电池、三元电池等各有优劣,蓄能更高、续航里程更长的固体电池、液体电池、石墨烯电池正在研究中,在这种状况下,过于细致和具体的标准认证,并不利于企业创新。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年产能已经高达200万辆,而市场只有50万辆的需求。仅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就有70多家车企。这里面不乏有高耗能、低产出的企业。有的企业为了赚快钱,产品研发、验证和开发周期不足,推向市场的一些新车出现质量问题。然而政府部门的众多认证、审批,却没有完全管住。企业只要给相关部门上报材料,千方百计取得一纸“准生证”后,就万事大吉了,企业生产出了产品没有,产品与报批的是否一致,质量合格与否,均蒙混过了监管环节。

“凡是政策‘撒胡椒面’的地方,都出不来强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会长董扬说,让企业以市场为主、靠本事竞争才是王道。政府的政策要引导车企在技术研发与创新上加大投入,而不是靠资本进来后,大肆在各地建厂,靠补贴赚快钱。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