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产业困扰中求变 企业转型谋求新路

作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正在经历新能源逐渐取代传统石化能源、并占据主导地位的“第三次能源变革”——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接受中国政府网采访时称,传统能源在不长的时间“确实面临枯竭的问题”,因此,需要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从长远来看,这个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对此,能源专家林伯强曾建议,“中国新能源产业要发展还需要提高核心竞争力,要走独立自主研发的新路子,不能再延续制造廉价设备的老路。”

那么,中国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产业该怎样提高核心竞争力?具体到微观层面,企业又该有怎样的发展思路?同时,结合目前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现状,企业是不是也该在适当的时机调整自己的思路,转型发展?

冲突:新能源遇瓶颈

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在哪儿?答案毫无疑问,就是中国。

同样没有疑问的是,中国正处于新能源迅猛发展的机遇期——一个侧面的佐证是,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预测报告称,虽然许多国家遭遇经济动荡,但未来5年,全球新能源发电量仍将增长40%以上,达到6400太瓦时(1太瓦时=10亿千瓦时)。IEA称,新能源快速发展主要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在OECD国家(经合组织)的支持政策和市场框架下,新能源技术日趋成熟。其次,近年来快速增长的电能需求和能源安全需求,加速了新能源在大小新兴市场的发展。

而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也曾郑重做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同时,就市场而言,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新能源市场,尤其是太阳能光伏市场,并一度让中国的太阳能光伏装机量达到世界龙头。

“这不难理解。”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新奥集团董事长王玉锁认为,“传统的能源生产与利用方式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需要有变化,需要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同时,国家需求及政策导向也产生了引导作用:中国国情决定需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且在‘十一五’以来,节约能源被国家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的突破口和抓手。同时,国家对于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给予了更多更加明显的政策倾斜和支持。”

然而,一个小小的悖论是,随着前几年的迅猛发展,新能源行业却面临了一些新的冲突,比如,多晶硅产品就曾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产能过剩的大名单。

就外部而言,中国新能源行业也正遭遇来自外部的压力——7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欧洲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larWorld将对中国竞争对手提起贸易申诉,“这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在绿色科技领域的紧张升级”。此前,SolarWorld旗下一家子公司曾在美国提起类似申诉,导致美国在5月份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开征逾30%的惩罚性关税。

“外国消费者使用光伏产品,确实起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但中国却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林伯强甚至认为,“太阳能光伏是新能源,对中国来说现在是伪命题”。

变革:不一样的新能源

一方面存在市场需求,一方面却遭遇外部瓶颈,那么,这样的冲突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新能源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进而转型谋新发展?

“转型要跟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形势、市场需求等相符合,只有把企业的战略融入国家的战略,企业才能有巨大的市场;只有把科学技术发展融入世界的发展大趋势,企业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对此,王玉锁认为。

事实上王玉锁所在的新奥集团,很早就已经在企业转型和技术创新中下工夫。日前,记者就从新奥集团获悉,其正在向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方向努力。而他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在于向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这种服务模式。

据了解,此种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是围绕节能减排、传统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为大型工业企业、公共建筑等,提供能源项目咨询、设计、融资、建造与运营的一体化服务”,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应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而这种服务模式的落地,则依靠其自主研发的泛能网技术来实现。这一项技术能够实现常规的能源网、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整合,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不同能源品类的高效转化、匹配和应用,促进整体能效的提升。

据新奥提供的数据表明,基于泛能网技术能源生态城项目将在本年内竣工,生态城整体能效较当前水平可提高20%,碳减排60%,建筑节能率达到85%,中水回收95%以上。而江苏低碳示范区,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应用和实施,能够为该区实现一氧化碳减排40%、能源成本降低10%的可观成效。同时,有望于2014年竣工的上海“光电之星科技港新奥智城”项目,采用光热、燃机及地/水源热泵融合技术,整体持续节能65.1%,一氧化碳减排67.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41.4%。

“对很多企业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借鉴。”业内人士认为,在终端产业受阻外部大环境的时候,适时发展延伸产业和服务,不仅可发挥企业本身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还能产生新的效益,抓住终端客户的“眼球”,甚至缓解外部形势受阻带来的订单压力等。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