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款多达8000余亿 七成公司大幅计提坏账过冬

   中报披露渐近尾声,整体来看,已公布年报的1572家上市公司的中考情况并不理想,净利润同比下滑2.6%,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26.27%的成绩来说,可谓"冰火两重天"。而除了表面上的业绩下滑之外,一些潜在的风险也是暗流涌动。根据统计显示,1~6月份,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总额约8248.4亿元,同比增长了45%,七成公司已大幅计提坏账"过冬"。有分析师坦言,如果经济形势年内不见好转的话,这些应收账款可能会形成新的坏账,成为拖累公司业绩的"定时炸弹"。
  应收款多达8000余亿
  从已公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来看,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的降幅超过预期,这对于已经羸弱不堪的A股市场来说可谓雪上加霜。截至8月23日,两市共有1572家公司公布了中报业绩,占全部A股公司的64.1%;合计实现净利润4587.3亿元,同比下降2.6%。其中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的公司为771家,占比高达49.04%;降幅超过100%的有111家,青海明胶为最,净利润大降74000.29%。
  而相比整体净利润的微幅下降,应收账款的暴增,更让投资人感到步步惊心。上半年,这些公司应收账款总额达到约8248.4亿元,同比增长了45%。分析人士指出,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已明显影响到上市公司业绩,如果整体经济形势仍不能止跌回升,一部分应收账款有可能形成坏账。这意味着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存在隐忧,须警惕连环债务抬头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这些已公布中报的公司中,应收账款绝对值最高的为"巨无霸"中国石油。昨日其率先在香港公布了上半年经营业绩,实现净利润620.24亿元,同比降低6%;而应收账款高达623.04亿元,超过了净利润总额,同比增加了7.3%。
  排在第二的是中国南车。由于铁路投资今年放缓,中国南车的半年报多少显得有些苦涩,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24.54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9亿元,同比下降6.2%;而应收账款达到了352亿元,相较年初的136.9亿元大增157%。
  此外,应收账款额度较高的还有徐工机械。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79.6亿元,同比下降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9亿元,同比下降29%;而应收账款增长64.65%至160.89亿元,应收票据增长202%至22.26亿元,两项合计已超过了公司的营业总收入。
  而从相对数量来看,应收账款增幅超过10倍的公司有9家,分别为*ST中钨、开元投资、秋林集团、惠泉啤酒、金丰投资、华夏幸福、海润光伏、金马集团和*ST轻骑。
  从行业分布看,机械、煤炭等行业的应收账款总额排名靠前。分析人士指出,上游行业应收账款增长表明下游行业回款能力下降和资金周转面临问题。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拖累很多其他环节,甚至产生连环债务。在当前疲弱的经济环境下,这一风险值得警惕。
  挣的不够补窟窿
  面对应收账款的暴增,一些公司也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大幅计提坏账。统计显示,截至昨日,1572家公司中已有1216家计提了坏账准备,占比高达77.4%。和去年同期相比,在1139家有可比数据的公司中,有829家公司的坏账准备出现增加,占比为72.78%,即超过七成的公司在今年中期计提了坏账准备。
  从行业分布看,与应收账款类似,制造业、煤炭、地产相关产业也成为计提坏账准备增加的"重灾区",这也预示着未来业绩下滑风险较大。数据显示,在今年中期坏账准备同比增加超过100%的106家公司中,哈空调、阳泉煤业的增加额超亿元。
  "坏账增加来源于今年各公司大幅增加的应收账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杨春刚分析道,由于经济形势下滑,各行业的企业经营困难,一些上市公司被下游企业拖欠货款,增加了公司应收账款数量。一旦某些企业欠款拖上两三年无法归还,就会被计入坏账。
  上市公司的公告对此也有所印证。通裕重工中报称,由于行业投资放缓及竞争加剧,部分下游客户不同程度地出现资金周转紧张的问题。该公司中报显示,上半年增加应收账款2.09亿元,坏账准备增加近395.34万元。
  "这必然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麻烦。"杨春刚表示,企业应收账款、坏账增多,都会直接影响现金流,并最终影响其还款能力。以亚厦股份为例,其上半年销售收入为40亿元,但收到的现金仅为28亿元,导致其应收账款从37亿元增加到47亿元;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亿元,而去年同期此数据为-1.8亿元。
  另据统计,在已公布半年报的公司中,有100家公司计提的坏账准备超过利润总额,有10家更超过利润总额的10倍以上。其中哈空调上半年坏账准备高达1.55亿元,而其同期利润总额仅为201万元,二者比例高达7711%。"挣的不够补窟窿"成为诸多公司的烦恼。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策略分析师也透露出另一种观点,从反向角度看,这也意味着宏观经济即将触底。他表示,回顾过去几个经济周期的坏账准备数据,呈现出一定周期波动规律,即每当经济下滑快要结束的时候,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动力最强。
  银行不良贷款上升
  企业经营面临的压力已传导至银行。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4564亿元,连续第三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9%,与3月末持平。去年四季度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呈现上升态势。平安银行半年报显示,虽然该行净利大增43%,但是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了16.77亿元,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2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借贷风险爆发的温州分行,期末不良贷款余额占全行不良贷款余额的27.61%。
  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也是同病相怜。半年报显示,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56.85亿元,比年初增加0.84亿元;兴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2.12亿元,比年初增加4.97亿元。两家银行的逾期贷款情况也有所恶化。
  据分析,不良贷款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偿债能力下降,而逾期贷款增加是由于贷款客户资金链紧张,出现还款困难。
  这种严峻的情况,也引发了各界的关注。有媒体报道称,企业"三角债"抬头风险受到高度重视,工信部、银监会、商务部等多个部委已开始密集调研摸底,近期将会形成调研情况及政策建议报告并上报国务院。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肖何】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