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资质审批管理遭质疑 车企表态不排除行政诉讼

新能源汽车资质

挡在门外的企业无法正常运转;躲在门里的企业担忧被新的政策踢出出局。而被舆论看作是新能源汽车资质审批分水岭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实施,彻底让新能源汽车资质审批变得越来越谨慎,直到今天相关部门的“默不作声”。没有回应,没有结果,这就是被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卡在门外企业现实的处境。

距离最后一家新能源车企资质获批已经过去将近一年。等待,意味着将继续投入更多看不到希望的资金;退出,意味着此前按照申报要求投入的几十亿元将付诸东流。没有回应,没有结果,这就是被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卡在门外企业现实的处境。

所谓资质,指的是由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汽车生产准入资质。然而自2017年5月16日之后,排队等待相关部门资质审批的企业再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尤其是曾被舆论看作无限接近资质的几家企业,在希望与失望中不断徘徊。

3月25日,相关企业人士向汽车预言家表示,等待了将近一年的资质审批没有任何回信,不排除将对相关部门进行行政诉讼。

竞争规则的变化彻底打乱了市场化运营企业的发展脚步,而已经进入政策资质目录的企业也在收紧的规则下开始心怀忐忑。据了解,目前获得资质的15家新能源车企中,只有5家企业通过工信部审核能够正常挂牌销售,其余10家企业仍没有完成最终生产销售审批,甚至有些企业还没有任何建厂计划。而新的政策法规要求“2年内动工建厂、3年内销售”的期限,也让这些进入目录的企业惴惴不安。

挡在门外的企业无法正常运转;躲在门里的企业担忧被新的政策踢出出局。而被舆论看作是新能源汽车资质审批分水岭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实施,彻底让新能源汽车资质审批变得越来越谨慎,直到今天相关部门的“默不作声”。

中国新能源汽车资质出现什么问题了?为什么相关部门不能给等待资质获批的企业一个正面回应?新能源汽车资质收紧背后究竟暗藏了哪些问题,导致挡在门外的企业会做出“行政诉讼相关部门”的表态?

关闭大门前的“放纵”

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突然变得热闹了起来,众多“新”企业出现在汽车领域。诸如百度、乐视等一些互联网企业、低速电动产业升级以及产业转型零部件企业等,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了加速快车道。一时间,新能源汽车产能需求增加,但没有资质不能生产。如何为有实力、有技术的进入者创造条件,允许他们进入到纯电动汽车生产领域,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了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思考的重要问题。

随着业界呼声的愈发强烈,2015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这被舆论解读为在国家层面上,对有关企业在新能源产业上的布局和实践支持态度。规定的出台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生产政策放宽的强烈信号,国家有意推进新能源乘用车制造的市场化竞争。

“国家依据《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放开一道缝隙给新进入者,目的是放几条鲶鱼进来,搞活新能源汽车行业,而不是让不合格者浑水摸鱼地进入行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北汽新能源拿下第一张生产资质后,陆续有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十五家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完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随着资质的放宽,在行业看来新能源生产“发牌”的速度太快、门槛太低了。

尤其是速达汽车完成资质审核,成为国家开始新能源企业资质审核的第十二家企业。这项本意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的资质审核政策,让人越来越看不懂。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尽管速达近几年被爆出“五年未造出一辆车”,“没有生产厂房”,“为筹资金民间借贷”,占用大量社会资源后“僵而不死”,但仍然拿下了第12张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资质。

“不能想象速达这类新能源企业能够拿到生产资质,现在已经不能说拉低了门槛,而是已经没有了门槛。”国内某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高层表示。

随后,关于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批中很多说不清的关系在舆论的挖掘下也陆续浮出水面,比如前途汽车与发改委审批项目成员过往的私交关系、速达背后三门峡当地政府的强势支持等等在舆论中传出。

根据中国现行的汽车生产销售制造流程,一家新能源车企正常运转需要通过发改委投资项目核准,也就是传统意义的资质审核,同时也要通过工信部企业与产品生产许可。

通过调查获悉,目前共有15家车企通过发改委资质审核,但汽车预言家梳理后发现,通过工信部最终审核且新产品上榜《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车企仅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江铃新能源、云度新能源、兰州知豆5家企业,尚未进入工信部目录的10家企业仍无法挂牌售车。

新能源资质审批的的初衷彻底被打乱,随着新能源资质门槛问题凸显,舆论开始传出国家即将收紧新能源汽车资质审批的风声。2017年初,开始突然传出收紧,直到2017年2月出台的新政策,被相关人士认定为是资质收紧的正式信号。

一夜收紧的政策

2017年5月,随着江淮大众作为最后一个拿到新能源资质的企业之后连续10个月发改委再无新受理新能源资质发出。舆论认为,相较于之前资质发放的速度,新能源企业资质已经在事实上暂停。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