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共享经济死亡榜:29家公司倒在B轮前 单车充电宝居多

如果公司死后也要入土为安,那埋葬共享经济的墓地,规模可能仅次于两年前的O2O。

墓区内,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各半,共享汽车、共享玩具夹杂其中。他们有的死在头部公司的铁蹄之下,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有的和同行一起被资本抛弃,遗尸荒野。墓地中,碑上的墓志铭都已被刮花,变成了消费者用红笔书写的四个大字——还我押金。

由共享单车带起来的共享经济赛道无疑创投圈第一热点。然而,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今年9月,共享单车倒闭潮开启,紧接着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共享玩具等细分领域也有死讯传出。29家死亡的公司,几乎都没有跨过B轮这个坎。

非头部公司相继倒下,也映射出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强。在跟风入局、快速离场的公司之外,也有创业者开始思考如何破局……

注: 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及案头研究,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共享经济死亡名单

“我们不关心到底这是叫共享,还是叫做O2O,这对我们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商业模式有没有价值。”投资ofo的经纬创投合伙人肖敏曾这样评论共享经济。

诚然,共享经济只是概念,严格说并不是一个行业。与其咬文嚼字地下定义界定范围,不如直接总结概念背后的商业模式。深究逻辑,大体可分为两类:

线下投放类最为吸金。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几乎吸引了创投圈大半的机构,与之类似的共享汽车、共享健身仓、共享雨伞等赛道也都有众多创业者涌入。移动支付奠定基础,线下流量价值凸显,助推这类项目成为2016~2017年投资机构关注的重点。

线上租赁类则没那么疯狂。除服饰租赁公司获得多轮融资外,3C设备租赁、玩具租赁、家具租赁还相对处于早期阶段。此类服务用户在线上下单“芝麻信用”等信用体系日趋成熟并开始布局前端应用场景,加上低频高净值商品以租代买需求本就存在,是此类项目获得关注的主要原因。

线下投放类和线上租赁类的项目数量都达到上百家。今年下半年开始,共享经济领域项目死讯频传,铅笔道将名单汇总如下:

2017共享经济死亡榜:29家公司倒在B轮前 单车充电宝居多

项目关停的两种原因

列表中,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占据了绝大多数篇幅。这两个赛道也是吸金最多、被资本催熟最快的。共享单车在去年下半年大爆发,8月到10月摩拜和ofo相继进行了5轮融资,涉及到的投资机构达22家。今年上半年,共享充电宝接替单车成为新热点。5月份腾讯网统计,在30天内集中披露的融资为9亿元,共有22个创业公司与38家投资机构入局。

尽管爆发的时间点有先后,单车和充电宝的倒闭潮都在今年10月来临。他们也分别代表了共享经济创业项目关停的两种姿态。

1、头部公司聚集,后进者生存空间被挤压

模式跑通的赛道,资源迅速聚集到头部企业,跟风、陪跑的项目相继倒下。共享单车便是其中的典型。翻看这些公司的发展历程,今年被曝出资金链断裂的公司,基本上都在去年年底甚至更晚才加入战局,而同一时间摩拜与ofo都已经完成上亿美金的C轮融资。

服饰租赁、手机租赁等领域也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衣二三、机蜜等公司入局较早,获得多轮融资,更快获得互联网巨头关注。引入强大的战略资源后(蚂蚁金服投资衣二三、360系资本入股机蜜),留给竞争对手的空间越来越小。在服装租赁领域,曾获得君联资本、拉夏贝尔投资的“多啦衣梦”也被爆出资金链断裂,以衣抵债。

2、没跑出好的商业模式,整个赛道被资本放弃

模式尚未跑通的赛道,行业内公司若在A轮后难以跑出足够好的盈利数据,整个赛道将会被资本遗弃。在今年上半年和共享单车一样火热的共享充电宝,背后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