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锐德的赌局:投6亿加入电动汽车充电桩群雄混战

特锐德的赌局:投6亿加入电动汽车充电桩群雄混战

“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投资6亿进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在不少人看来,这更像一场豪赌。

青岛崂山区松岭路336号,是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01,下称“特锐德“)总部的所在地。10月25日,特锐德打造的中国新能源生态科技馆在特锐德总部园区里建成揭幕。当天高朋满座,热闹非凡。“我用我的生命在做电动车产业,我坚信它的未来一定非常光明。” 忙得不可开交的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会上会下不断地向来宾介绍着特锐德的充电理念。

中国新能源生态科技馆其实就建在特锐德的生产车间上面。在进入科技馆之前,来宾们在车间里看到拖车载着半成的充电设备在厂区来来回回。而在车间外的停车场里,一排排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显示着这里与电动车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电动车属于特锐德的员工所有,白天,他们在大楼里工作,把自己的电动汽车放在楼下充电;晚上,他们驾驶着充好电的车回到家。

特锐德从2004年创办到2009年10月上市,作为“创业板第一股”,目前,已经成长为中国箱式电力设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

做变压器起家、在中国高铁箱变市场占据70%份额——于德翔带领特锐德算是完成了第一次创业。

2014年,于德翔计划总投资6亿元,进军电动车产业。这一版图中,包括青岛特锐德汽车充电有限公司(现更名为“青岛特来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特来电)这一重要业务布局,它是进入汽车充电系统研发及充电运营等相关产业链的关键落子。

从整个产业的大环境来看,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淘金热正逐渐兴起,与其相互配套的许多产业也持续升温,但在资本涌动的新能源领域,特锐德的胜算是多大?

新的增长极

2004年,特锐德生产出第一台箱变,随着高铁的飞速发展,箱变成为了特锐德的骄傲和财源,特锐德也因此成为青岛人心目中的骄傲。在青岛乘坐出租车时,司机都会对特锐德表露出自豪的神情。

但当地人并不清楚的是,从去年开始,一场主营业务的变革在特锐德内部酝酿发酵。高铁箱变市场的饱和,使箱变业务走向“拐点”。在其2014年年报中,收入占比近50%的箱式变电站毛利润变同比下降1.83%。如何带领团队找到新的增长点,成为于德翔当时面临的首要问题。

2014年,新能源汽车被纳入国家战略,与其配套的充电桩业务也再度迎来一阵淘金潮。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的通知》,到2020 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 万辆。假设全部按照乘用车的标准5:1来配置充电桩,2020 年充电桩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

特锐德真正进军充电桩行业的标志,是在去年8月。当时,特锐德通过了《关于投资汽车充电项目的议案》,出资3亿元在青岛市高新区成立了特充公司,并以该公司为主体进行投资,从事汽车群充电系统平台建设、汽车充电服务、电动汽车租赁服务、电动汽车销售及服务等业务,后来,该公司改名为“特来电”。

按照于德翔的构想,青岛是进军全国充电市场的大本营,也是特锐德迈向全国的第一站,在特锐德的战略规划中,全国所有新能源示范城市都将纳入特锐德的业务版图。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充电桩其实是稍显另类的“高铁箱变”。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能源》记者介绍说,充电桩门槛本来并不高,充电桩本身也是需要箱变的,但电压较高铁箱变要小很多,可以说特锐德的充电桩就是高铁箱变的“迷你版”。

然而,特来电内部高管更愿意将特来电定义为“互联网”公司。对于拥有传统制造业基因的特锐德来说,特来电未来要走的路与众不同。

“我们并不以传统思维运营。我们的思路和中石油、中石化不同,和国家电网不同,和阿里巴巴也不同。特来电并不是做充电,更不是在建桩,而是以充电桩为连接点在织一张网。通过一个大系统卖电、大平台卖车、大合作租车、大数据修车、大支付金融、大客户电商,形成的是一个基于汽车充电的生态系统,一个互联网的生态公司。生态公司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引领把充电网、车联网和互联网形成一个叫做新能源汽车新的‘三网融合’的新能源互联网。”于德翔脑海中,浮现出一张未来电动车充电生态圈的清晰规划。

在特锐德的管理层看来,特来电的业务与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是——将业务重点放在汽车群充电系统上。汽车群充电系统是“一个固定区域,至少有10台以上需要充电的车群组,通过设备、控制、调度和平台的融合,实现互动、数字化、安全的充电”。

此外,特锐德还宣称其在10月25日发布的CMS主动柔性智能充电系统,可以将电池充电的安全性提高100倍以上、电池使用寿命延长30%左右。于德翔将其定位为对汽车充电技术的又一次颠覆性创新,并对其寄予厚望。

尽管充电桩只是特锐德未来做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业务的踏板,但特锐德的命运已经和充电桩绑定在一起。

那么,这个产业有多大,公司有多大?“未来十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60%-70%将是电动车,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是个千亿的市场。”于德翔颇为自信地说。

模式待考

与早期进军充电桩行业的“国家队”相比,特锐德还算“后起之秀”。2009年,在科技部、财政部、工业信息化部和国家发改委共同推动下,以公共交通领域为核心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在全国展开,其核心是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

早期的探索虽然没有创造实质性的收入,却让这些国家队在充电领域占据了大量的资源。此外,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以众筹的模式跑马圈地,不断挤压特锐德的生存空间。对于特锐德来说,若想建立具有规模的生态系统,必须走出青岛大本营,进入更广阔的市场。这也就意味着,特锐德的充电桩,不可避免地的与竞争对手走上同一竞技的舞台。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动车行业分析师告诉《能源》记者,特锐德在山东的确比在其他地区有优势,但同时,对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城市,特别是北上广深,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残酷。城市电动大巴以及政府用车,虽然规模较小,但政策容易落实,属于最可能实现盈利的群体,而私家车建桩由于牵扯利益相关方的协调难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在北上广深,公用车市场几乎被拥有雄厚资源背景的国家队垄断,在山东以外,特锐德在这些市场几乎很难企及。

特锐德上下一般都不愿意过多谈及其国企竞争者,特来电创新中心总监事业部总经理耿春海告诉《能源》记者:“双方是一种微妙的关系,一方面,电网公司与特锐德有业务竞争,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特锐德的衣食父母。因为特锐德传统业务里有近一半的产品是卖给电网的。充电桩本身的电,都来源于电网公司。”

但特来电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当国企将目光聚焦于“北上广深”之际,于德翔将赌注押在了新能源示范城市上,这些城市多数为二三线城市,政策环境良好且国家队尚未企及。

特锐德提供给《能源》记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特来电已经成立合资公司15家,项目落地城市67个,建设公共充电站777个,已建充电终端19450个。截止今年9月,特锐德在全国88个新能源示范城市中,特锐德的业务已拓展至44个。“民企的优势,就在于决策的灵活,这使得我们比国家队能快一步。”耿春海说。

在布桩的同时,特锐德也在车企中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不久前,特来电与北汽新能源、东风汽车(600006,股吧)签订了合作协议,郭永光曾在今年8月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透露,东风、北汽有着良好的政府背景,能够弥补特锐德作为民企在政府资源上的劣势。

在不少人看来,这更像特锐德的一场赌局。对于特锐德来说,最大的问号莫过于盈利时间。特来电为此已经做好至少三年不盈利的预期,在充电桩群雄混战的当下,这一盈利预期可能更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