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团:“蓝膜”诞生 新能源拓开新空间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资源型企业如何开拓新的发展空间?金川集团公司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为转型跨越发展增添了新的一翼。

“十二五”期间,金川集团公司计划安排产业化项目42项、重大科研项目18项,统筹安排资金约293亿元,重点推进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速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金川机械制造公司作为金川集团控股的专业化子公司,2009年以来,在保持传统矿山、冶金装备制造优势的同时,领先一步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成功进入太阳能集热工程、光伏发电工程、风电装备制造等领域,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甘肃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追风逐日”的壮举完成了企业转型升级。今年前10个月,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65%。

“非做不可”

谈到新能源产业发展,金川集团公司董事长杨志强对记者这样说:金川集团发展新能源产业,基于五大考量:一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能源产业规划、甘肃“打造能源大省”的战略部署等一系列政策叠加,这一系列宝贵的政策机遇催生了新能源产业。二是为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保基业常青,而绝不能重蹈“矿竭城衰”之覆辙。三是为打造重工业城市的碧水蓝天作贡献。仅金川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每年3亿度的发电量,可节约燃煤10万吨。四是区位优势,金昌广阔的戈壁滩、充裕的阳光、无尽的风能是上天所赐,得天独厚。五是自身优势,金川集团优良的品牌是引进资金和技术的金字招牌,每年近40亿度的电能消耗,是光伏项目获得立项的有利条件。

对于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者——金川机械制造公司而言,则更有一番“非做不可”的道理。

金川集团机械制造公司1961年建厂,2001年改制。2009年以前,金川机械制造公司主要围绕集团公司内部市场做产品,主打产品是单一的采矿、冶金设备和备件,一到外部市场就感到力不从心。寻找新的突破口,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成为金川机械的唯一出路。

为此,金川机械制造公司独辟蹊径、抢抓机遇,跳出仅仅依靠矿冶装备这个圈子,通过自主创新、联合开发、技术引进等方式,实施“技术含量高、市场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开发战略,走出了一条开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双轮驱动的新路。

“蓝膜”诞生

2009年初,“金川机械”捕捉到太阳能真空镀膜及生产线的相关信息,在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分析后,认为这个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技术国内领先,市场前景好。公司以此为切入点,与兰州交通大学合资,成立了金川太阳能公司,开始了国内首条太阳能镀膜生产线的研制及镀膜产品开发之路。

多年来,发达国家对平板集热器及真空镀膜技术,进行严密的技术封锁,“金川机械”要做的,不仅仅是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是中国太阳能集热利用产业的一次革命。4年来,“金川蓝膜”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奋起,每一次失败都化作成功的阶梯。上百次技术改造,成千次工艺参数调整,换来了产品指标的不断优化,各项性能指标终于达到国家标准,与“德国蓝膜”相媲美。

太阳能真空镀膜产品的产业化开发成功,不仅化解了前期投资风险,而且标志着公司在太阳能热利用领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2年,金川太阳能公司获得水暖电安装作业分包资质。2012年,金川太阳能真空镀膜项目在甘肃省9个重大技术专项中名列前茅,获政府资金支持400万元。金川太阳能公司与母公司机械制造公司同批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为延伸镀膜产业链,太阳能公司边进行镀膜产品试制,边进行以镀膜为核心材料的平板集热器产品开发,该项目列入金川集团2012年科技攀登计划。一年多来,公司完成了三种平板集热器系列产品的设计工作,并在集团公司新建的生活小区全面推广,建成甘肃省首个百万平方米规模的大型太阳能集热工程。同时,陆续在新疆、西藏、宁夏等省区承接了集热工程,形成了以太阳能真空镀膜、平板集热器、集热工程为主体的完整产业链。

 

“三阳开泰”

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催生光伏产业,“金川机械”把目光转向茫茫戈壁滩和西部充裕的阳光,那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低碳、绿色、最具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太阳能。

2012年,“金川机械”以敏锐的嗅觉和迅速的行动,依靠金川集团的品牌优势和强大的电力消纳能力,在新能源产业上借力发力,在招商引资和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功引进资金和太阳能光伏支架生产技术,于2012年6月与杭州帷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金盛太阳能公司,仅用4个月时间建成年产500兆瓦光伏支架生产线,当年销售收入7000万元。

2012年下半年,金川集团决定建设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金川机械”承担电站建设项目。12月,由“金川机械”控股,海宁晶科、浙江正泰、八冶公司参股,成立了甘肃金泰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至此,“金川机械”围绕太阳能开发利用,相继合资成立了金川、金盛、金泰3个子公司,形成了“三阳开泰”新格局。

引进资金、技术之后,公司抓紧进行2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此时,正值欧盟与中国就光伏产品发生严重交涉期间,国内价格低迷,对于大量使用多晶硅产品的“金川机械”,则成了利好消息,仅此一项比当初预算节约资金2亿多元。经过4个多月艰苦奋战,2013年8月19日,金泰电力20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一次性并网成功,提前一个月并网发电,标志着金川集团向新能源产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金泰电力20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占地面积约8600亩,总装机容量约200兆瓦,设计运行25年,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发电量3亿度,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多晶硅光伏发电工程。一期100兆瓦并网后,平均日发电50万度左右。

昔日荒凉的戈壁滩,如今成为日进斗金的聚宝盆。目前,“金川机械”正积极运作,开发跟踪式光伏发电设施,让太阳的光芒在后续项目中发挥更大的能量。

“追风逐日”

机遇总是青睐有所准备的人。早在2010年,在金昌市政府与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就合作开发金昌风电项目商谈之际,金川机械制造公司就围绕风电塔架的制造工艺、技术条件、执行标准等开始了技术准备、考察论证,建成了适合风电塔架生产的新厂房,制定了风电塔架堆场建设方案,具备了承揽风电塔架制造业务的基本条件。

“金川机械”加强与三峡新能源公司的长期合作,跟踪介入金昌市及周边地区的风电项目,承揽风电塔筒制造业务。今年5月,“金川机械”在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举行的风电工程配套项目招标会上,中标50兆瓦风电塔架制造项目,首批签约4100万元。

成功进入风电装备制造领域,使“金川机械”增加了一项长期的较为固定的业务收入,围绕金昌市“一次规划,分批实施”的350万千瓦/时风力发电项目,未来几年就有非常可观的业务量。今年11月,“金川机械”完成了第一批25套风电塔筒制造业务。

“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金川新能源产业从拥有国内第一家太阳能宽幅镀膜技术和产品起步,到享受国家新能源发电补贴政策,到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支持,到获得了多个甘肃省重大科研专项的政府资金支持,每一步都踩在了“点”上,这个“点”就是机遇。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