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社长辞职依然未解危机:东芝“解体”的现实味道

东芝的会计处理违规问题已使三任社长辞任,成为“特例”。管理层为什么走上了极端的“当前利润至上主义”?问题的本质还有待今后揭开。现在,除了管理层大换血,东芝还不得不考虑拆分业务,以便加快结构改革步伐。

三任社长辞职依然未解危机:东芝“解体”的现实味道

2015年,迎来创建140周年纪念的东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我不会完全听信报告,关键在于“动机”。7月21日,调查东芝会计处理问题的第三方委员会(委员长:上田广一,前东京高检检事长)发布调查报告全文后,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一位高管表明了这样的态度。因为违规财务处理的动机,对于决定东芝股票今后能否继续上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015年迎来创建140周年的东芝,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超过1500亿日元的财务违规被曝光,发展为三任社长辞职的“异例”。然而,三任社长的辞任,并没有让东芝渡过危机。东芝为何走上了极端的“当前利润至上主义”之路?问题的本质还有待今后的揭示。

从4月3日对外发布财务违规问题,到5月15日第三方委员会成立,在大约1个月的时间里,围绕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标准等财务处理方针,东芝直接、自愿地向东京证券交易所(简称“东证”)汇报了相关情况,并提交了长达数十页的资料。

第三方委员会发布报告后,东证打算今后自己重新调查。与第三方委员会把重点放在个别项目的事实关联上不同,东证关心的是,揭示东芝管理层从2008财年开始,在至少约7年间持续操纵利润的动机。

东证虽然没有司法机关的搜查权和强制调查权,但要求各上市公司遵守由1600多个条文组成的“有价证券上市规程”。其中规定,各公司在东证照会时要快速回应。其目的是督促企业合理公开信息,保护投资者。

今后,关注的焦点可能放在“管理层是否因为在意股价,而主导操纵了利润”。

能否维持市场秩序

田中久雄社长2014年8月接受日经技术在线采访时说,“东芝集团是不折不扣的‘多元化折让’(Conglomerate Discount,集团企业股票的总市值低于各项业务价值的总和)”。表达出了对于市场低估东芝价值的危机感。

三任社长辞职依然未解危机:东芝“解体”的现实味道

东芝的税前损益与资本充足率。好业绩的“假象”已经曝光。注:2014财年数据为2015年1月公布的计划。东芝现已撤回预期。2014财年的订正金额仅限第三季度之前。部分为《日经商务周刊》推测。各财年的红线是修正利润后的“实力”。

东芝的合并销售额为6万亿5025亿日元(2013财年),不到日立的7成。代表最终利润的合并净利润(2013财年)在订正之前,也仅为日立的约5分之1。从股票总市值来看,即便是在近期最高的2015年3月,东芝也不到2.3万亿日元,约为日立的一半。与企业的规模相比,盈利能力薄弱,在股票市场上的评价自然不佳。


更相形见绌的,是资本的“存量”。表示财务健康度的资本充足率为19.7%(2013财年)。尽管东芝在雷曼危机之后的2009年,实施了3000亿日元规模的增资,但资本充足率至今仍然停留在2成左右的水平。而丰田、小松、东丽等具有代表性的全球企业的资本充足率都超过了3成。因此,一直有观点指出东芝有必要强化资本。

东证认为,可能是与东芝管理层的焦虑相似的某种危机感致使其操纵全公司的利润,准备谨慎地开展调查。预计将会在东芝8月底修改下财年业绩预期、确定2014财年(截至15年3月)业绩的时候,将其指定为内部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特设注意市场股”。

但东证让东芝退市的可能性不大。东证在通过退市惩罚财务违规方面一直态度谨慎。2011年奥林巴斯财务舞弊曝光后,东证修改了部分上市规程。按照之前的规程,一旦出现有价证券报告造假等情况,“当认定影响重大时”便勒令退市,而现在改为了“当不立即退市,可能无法维持市场秩序时(勒令退市)”,实际上放宽了规定。

原因是,虽然管理层欺骗了股东,但如果退市,受害最大的也是股东。

虽然躲开了退市,但东芝的危机没有结束。东芝的当务之急是要强化财务基础,但对于东芝来说增资存在困难,发行公司债券的成本也可能比之前要高,甚至有可能被征缴上百亿日元的附加费。

第三方委员会称“是受东芝委托,为了东芝而开展调查”,特意限定了调查范围。第三方委员会通常应当从第三方的立场出发,为广大利益相关者开展调查,而这次却自己承认了这是一次特殊的调查。今后,报告没有涉及的审计事务所的干预,也可能会成为焦点。

150805to3.jpg

由东芝选出的成员组成的第三方委员会(左二为委员长上田广一,前东京高检检事长)必须在短期内进行调查。

不胫而走的“东芝解体”说

违规财务处理之所以在东芝常态化,一个原因是亏损业务苟延残喘,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而且利润率低下,手头的现金存款明显少于竞争对手。感觉一旦碰到情况就会一筹莫展”,一位注册会计师将东芝、日立和三菱机电的财务报表对比分析后这样指出。实际上,从2013财年的财报来看,东芝的营业利润率为4.5%。比日立的5.5%、三菱机电的5.8%相比都要低。

随着形象恶化和品牌劣化的加重,东芝陷入了更加艰苦的业务环境,提高盈利能力必须要借助结构改革,缩小或撤出亏损业务等。尤其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重组的,是7年里共盈利680亿日元的个人电脑和电视机业务。

个人电脑业务方面,靠推销部件盈利已成为常态。第三方委员会的报告显示,在2012年9月的内部会议上,当时的社长佐佐木则夫强烈要求现场“在3天内增加120亿日元的营业利润”。

电视机业务也通过“结转”这一延期计算费用的方法增加了利润。市场传出猜测,东芝多年的“假面具”被撕开,亏损其实更严重的这两项业务“形象变差,想卖也没人买。将无法避免撤退和大幅裁员”

东芝各部门的业绩。为求生存,东芝是否会撤出或出售部分业务?(上图中部分来源于路透社/Aflo) (点击放大)

除此之外,为了消除亏损而在东南亚调整了销售体制的白色家电、连续出现亏损的系统LSI和单功能半导体业务预计也将加快裁员步伐。报告提到,2013年8月,田中久雄社长曾经在公司表示“必须考虑完全退出个人电脑、电视机和家电业务。这绝不是在吓唬大家”。这句话越来越有现实味道。

已经开始出售资产

财务违规曝光后,东芝的资产负债表估计会出现更大的创伤。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的高级分析师宫本武郎估算,“净资产损失最大可能达到4482亿日元”。其中包括第三方委员会指出的1518亿日元,东芝自查订正的利润金额44亿日元,个人电脑和电视机等亏损业务的固定资产余额1420亿日元,以及长期递延税款资产余额1500亿日元。倘若损失为4482亿日元,则东芝的股东权益比率将由2014年底的约20%,降低到15%左右。

为了应对筹资环境恶化,东芝已经开始变卖资产。

第三方委员会发布报告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22日,东芝马上就以约1180亿日元的价格,出售了东芝集团持有的通力公司(芬兰大型电梯企业)的股票。而且有消息称,东芝向交易银行打探了贷款5000亿日元的可行性,在出售资产的同时,也在奋力确保手头资金。

但也有市场关系人士表示,对于强化财务和筹集重组费用,这些资金可能不够。如果增资困难,东芝很可能会被迫割让优良业务。也就是说,市场已经在构思东芝解体的剧本。

在东芝的各项业务中,最能卖出高价的应该是NAND型闪存。这是占东芝总销售额的24%、营业利润率高达14.1%(2013财年)的电子元器件部门的主力产品。现在虽然是东芝的顶梁柱,但是,要想在与三星的竞争中获胜,必须继续实施大规模投资。倘若筹资受挫,东芝甚至有可能跌下世界两强的宝座。

其实,2013财年东芝的设备投资为2809亿日元,其中约4成,即1220亿日元都投向了电子元器件部门。在3295亿日元的研发费中,电子元器件部门也占到1475亿日元,比例最大。某证券分析师指出,“在能卖高价的时候出售,把资金用来重组亏损业务和强化财务才是上策。倘若筹资成为瓶颈,今后不能继续实施巨额投资,闪存的竞争力就会削弱,出售时的价格也会降低”。

继闪存之后,可能卖出高价的还有医疗健康部门。例如东芝医疗系统的主力产品——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其全球份额仅次于美国通用电气(GE)和德国西门子,名列第三,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核电站业务会“无人问津”

东芝医疗健康业务的销售额虽然只占整体的6%,但营业利润率为7.0%(2013财年),高于公司平均水平。与消费类电器产品相比,价格相对稳定的医疗健康领域是各国大型精密企业和电器企业打算强化的业务。据说投资基金等买方大量存在。

另一方面,在全球核电站新建步伐停滞的情况下,认为美国西屋电气(WH)等核电站业务“想卖也卖不掉”的看法占了多数。分析师称,不只是核电站,还有东芝长期经营的火力发电系统等能源业务,因为与国家的能源政策挂钩,“最适合政府和金融机构可能加强干预的‘今后的东芝’”。

如此一来,倘若筹资进展不顺,东芝最终可能只会剩下包括能源业务等的电力与社会基础设施部门,以及包括电梯和POS(销售时点信息管理)系统业务等的社区解决方案部门。

另一位分析师表情严肃地说:“保留利润率高的业务重组估计难度很大。保持现状让东芝生存下去只是个美梦,必须采取解体式的新举措”。

“创造未来技术的东芝为您送上‘东芝周日剧场’。”从1956年开始,由东芝单独赞助了约个半个世纪的节目每次都伴随着这一画外音开始。“在财务违规丑闻满天飞的时候,我想起了全家骄傲地收看东芝赞助播出的电视节目的时光。一时半会儿是回不到那时的‘辉煌东芝’了”,一位东芝前员工伤心地喃喃道。

东芝用140年的漫长时间,获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不知从何时开始的财务违规的阴霾,在三任社长辞职后仍未消散。不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东芝可能都找不回昔日的荣光。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