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跑出“合肥加速度” 年产10万辆电动轿车

新能源汽车跑出“合肥加速度” 年产10万辆电动轿车

4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06批),江淮大众旗下首款电动车位列其中。

这意味着,牵手十个月后,江淮大众诞下双方合作的“结晶”。即将从世界级生产线上驶下的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是合肥新能源汽车谱系中的一员,也将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自2009年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双试点”城市以来,合肥就开始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不懈探索,以应用加产业的模式,跑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合肥加速度”。

全国第一个实现电动轿车大批量外销的城市;开通全球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纯电动客车单车运行里程居全国首位;家庭纯电动轿车推广应用总量全国领先……第29届加拿大世界电动车大会期间,合肥作为中国唯一城市,荣获“世界最具影响力电动汽车城市”称号。新能源汽车成为合肥城市的靓丽名片。

抓机遇,站上发展潮头

国家层面的重视,让合肥觅得发展先机。

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合肥市跻身试点的13个城市之一; 2013年,合肥再次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

乘着试点示范的东风,合肥拉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序幕。以江淮汽车为代表的整车企业不断推陈出新,加速产品升级换代,至今新能源汽车第7代产品已经上市销售;以国轩高科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核心组件企业不断攻坚克难,提速研发,目前,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与集成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巨一自动化为代表的汽车装备生产线企业紧盯市场、持续突破,近期,全球首条正向开发的全尺寸纯电动铝车身SUV生产线正式交付使用。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大名单”上,还有安凯汽车、长安汽车、华霆动力、恒宇动力等一串闪耀的名字,他们共同构筑了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厚根基。

截至目前,我市共聚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70余家,形成年产10万辆电动轿车、1.1万辆电动客车、10亿安时动力电池、15万台(套)电机生产能力。

抓应用,滚出雪球效应

与消费市场短兵相接的产业,最难的突破莫过于消费者的认可。合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正是从松开消费者的“口袋”开始。

销售之初,合肥在私人购买电动车领域,尝试了“定向购买”,主要销售对象是新能源汽车车企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的职工。“这部分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更多,认知度也会更高。”市经信委负责人说。伴随着2009年“十城千辆”的启动,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江淮在2010年一次性投入585辆纯电动轿车,让跟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企业,如电池企业、电网公司等率先购买电动汽车,在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较低的情况下,另辟蹊径让新能源车先“上路”。这种模式对我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通过这种方式,2010和2011年我市共销售了千余辆新能源汽车,这部分车辆帮助改进了产品上百个细节处,车企在产品质量上也更有底气,同时千余辆新能源汽车同时上路,也起到了宣传示范的作用,消费者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在此基础上,从2013年开始,新能源汽车面向所有普通消费者。

从私家车开始,合肥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一路扩展到公交车、垃圾清运车、出租车以及公务车领域。2010年1月23日,合肥公交集团开通了18路公交线,该线全部由30辆纯电动车组成,是世界上第一条纯电动车公交线路。

合肥探索示范应用的新模式,不仅吸引了北京、成都、广州等试点城市前来取经,也发挥了滚雪球效应,让产业越做越大,应用越来越广。

截至目前,全市推广新能源汽车近8万辆,约占全国推广总量的5%。

强科技,助推新能源汽车加速跑

携手大众,打造安徽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牵手蔚来,强力进军互联网汽车产业。

“合肥造”新能源汽车何以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结下多门“姻亲”?

打铁必须自身硬。除企业自身不断强化研发实力外,我市还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了链条式创新平台。合工大、江汽集团等高校、企业联合组建合肥市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高校院所与企业优势互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成立了由江淮汽车、安凯客车、国轩高科、合肥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产业链相关单位组成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为“合肥造”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基地”。

2016年12月5日,“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安凯客车正式揭牌启动。这是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领域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誉为新能源客车“最强大脑”。

“智库”云集,产业发展不缺创新动力。

截至目前,我市共拥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科技成果12个,国家级创新型平台10个,省级创新平台14个,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4家,发明专利授权数532个。

抢抓机遇、抓好应用、持续创新,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积蓄前进的力量,也必将释放出更强大的能量。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