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乘安全和隐私安全 “双安全”是自动驾驶的命根子

驾乘安全和隐私安全 “双安全”是自动驾驶的命根子

3月中旬以来,中国的汽车媒体被两个关乎汽车电子安全的热点事件相继缠绕着。一个是3月14日晚间发生在连霍高速路上的奔驰“定速巡航门”事件,一个是3月20日曝出的Uber自动驾驶轿车撞死行人的事件。

前一个热点至今依然扑朔迷离,那辆奔驰C200L轿车的定速巡航为何解除不了,令人好奇。加上媒体翻出了奔驰、大众和现代都曾因为定速巡航解除故障召回过车辆的旧闻,一时间,定速巡航这项电子控制系统在很多车主心中留下了阴影——尽管绝大多数车主都怀疑那位奔驰驾驶员在扯谎。

相对简单的定速巡航电子控制系统尚且故障难免,极其复杂、庞大的自动驾驶系统就更不用说了。这不,全球首例自动驾驶汽车撞死行人的事故发生了。3月18日22点左右,49岁的女子伊莱恩·赫兹伯格推着自行车穿行马路时,被Uber公司正在进行路测的沃尔沃XC90自动驾驶轿车撞死。2月份刚刚了结和谷歌的自动驾驶技术官司、正要和丰田谈合作的Uber,又一次陷入了大麻烦。尽管事发地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的警察局长认为Uber基本没有责任,“无论是有人驾驶还是自动驾驶,要避免这起事故都是极其困难的”,但Uber还是被淹没在美国人唾骂的口水中,美国的国家交通委员会、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和国家安全署等机构迅速前往调查。

自去年以来,美国的自动驾驶法律管控快速放松,Uber撞人案很可能会带来“踩刹车”的效果。3月16日,Uber和谷歌还在敦促美国国会尽快通过立法,许可无人驾驶汽车真正走向市场。

3月22日,北京市开放了33条共计105公里的道路供自动驾驶汽车路测使用,百度拿到了首张路测牌照。3月1日,上汽和蔚来拿到上海首批路测牌照。Uber撞人案势必会让本来就较为谨慎的国内有关部门更为审慎。

Uber撞人案再一次显示出自动驾驶领域急于求成、浮躁冒进的缺点。先是言过其实的特斯拉,后是毛手毛脚的Uber。出事的道路限速35英里,Uber肇事车辆当时的速度是38英里,车辆不仅没有感知到限速标志,也没有感知到在斑马线之外行走的赫兹伯格,车上的安全员也没有发现她。这个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但Uber车应付不了。事实上,很多公司清楚地知道所用传感器的缺陷,也知道自家的操作系统漏洞很多,但还是无所畏惧地让车上路了,希望通过实战练好兵。他们的内心很焦躁,不想一步一步地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这值得中国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镜鉴。

与老成持重、谨小慎微的传统车企相比,互联网企业在自动驾驶研发方面表现得有些浮躁,把汽车这个高速飞驰的物体对生命带来的危险看得比较轻。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与媒体人士谈起Uber撞人案时说:“纯软件和算法的人,是很难真正理解造车人对安全的恐惧的”,要“饱含敬畏,克服恐惧,挣扎前行。”也许,赫茨伯格之死令这些“野蛮人”打了一个大大的激灵。

在有人痛骂Uber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不要对机器太苛刻”,“对机器太苛刻,后果更严重!”笔者以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走向限制和排斥的极端固然不可取,但反对急躁冒进、强调审慎稳妥还是必需的。道理很简单,技术虽美好,生命价更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虽急,步须稳。自动驾驶技术是智能化时代大国必争的尖端技术,一路走来免不了磕磕绊绊,绝不会一帆风顺、一马平川。

放眼未来,着手当下。自动驾驶还牵涉到个人隐私安全的问题,这一点需要有关公司和管理部门及早立下规矩,免留巨患。3月21日,Facebook泄露5000万美国选民个人信息的事件被曝光,全球舆论哗然。Facebook成为众矢之的,遭受严重的信任危机,尽管其掌门人扎克伯格22日公开道歉,积极亡羊补牢,但事情可能不会简单了结。最新的消息说,Facebook可能面临高达两万亿美元的罚款。考虑到自动驾驶汽车还会收集行车轨迹乃至车内场景,美国演员詹姆斯·伍兹甚至抱怨:“自动驾驶汽车只是政府追踪我们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Uber撞人和Facebook泄露隐私这两件事意义非同寻常。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双安全”——驾乘安全和隐私安全,是自动驾驶汽车企业的命根子。跑得快不见得跑得稳,一开始跑在前面不见得就能笑到最后,手机行业不就是这样吗?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