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新能源汽车数据乌龙凸显路线之争

最近,媒体纷纷转载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数据的报道。这篇报道援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表示,中国新能源车一季度销量10202辆,并据此认为,201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仅仅一季度就超越2011年全年的市场。因为按照去年的统计显示,201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仅为8159辆。

其实,这篇报道数据严重有误。因为2012年一季度的数据中包括的是三个部分:即:纯电动汽车1830辆、混合动力1499辆,代用燃料汽车6873辆。但是,2011年的8159辆只有前两个部分。2011年实际的情况是: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代用燃料汽车3.13万辆。

统计数据的不同,自然造成了比较结果出现很大的乌龙。希望这样的报道不要继续误导更多的媒体以及企业。

不过,从两组数据统计方式的不同,我们倒是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的迥异。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1年的统计中,代用燃料汽车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小项公布数据的,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代用燃料汽车的尴尬地位。

中国政府最近几年在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中,代用燃料汽车的推广是处于一个边缘化的地位。也因此,各个汽车企业对于代用燃料汽车的研发、生产也没有任何的积极性。

代用燃料汽车的推广在中国也曾经有过一段时期的火热,当时在政府极力倡导之下,甚至有一些汽车企业还宣布自己在相关发动机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美国能源政策法规》将代用燃料定义为甲醇、非自然乙醇、其它酒精燃料或至少85%的这些燃料与汽油或柴油的混合燃料、CNG、LNG、LPG、氢气、煤炭衍生的液体燃料、电力、非石油基的除酒精以外的燃料。而代用燃料汽车则是改装或者生产企业生产的使用某种代用燃料的汽车。

因此,代用燃料汽车其实也是传统汽柴油以外的燃料作为驱动来源的汽车,也有节能减排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代用燃料汽车应该也是政府鼓励的一个方向。

但是,由于代用燃料在中国曾经发生与民争粮的情况,因此,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鼓励重点就全部转向了电动车方向。

不过,2012年4月初,工信部宣布在上海、陕西、山西三省展开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又让代用燃料汽车的推广有了一丝希望。

甲醇不仅有价格方面的优势(有人士测算甲醇替代汽车的效果是,出租车一年可以节约7000元油费),同时,甲醇汽油的节能减排效果更为明显,因为甲醇汽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不过,毕竟是试点阶段,甲醇汽车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代用燃料汽车的困境只是目前新能源汽车路线之争的一个小分支而已。更重要的路线在于新能源汽车路线如何对待混合动力的问题。

4月18日,国务院刚刚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新能源汽车对于原来倾向电动车的方向路线并没有改变。

国务院的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

显然,这个规划与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所提出的方向基本一致,而业内纷纷攘攘争吵了许久的路线问题也在政策层面划上了一个句号。

不过,由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在最近若干年内不会有太大的市场进展,因此,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在最近几年内有一个市场的空白期。

如果普通式混合动力汽车得不到支持的话,普通式混合动力的市场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因此中国汽车市场的节能减排的任务基本上仍然落在传统燃油汽车的节能效果上。

基于这样一种情况,新能源汽车规划中提到的“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每百公里6.9升,到2020年降至5.0升”的目标实现起来也许就会有难度。

同时,撇开技术与企业层面的原因,普通式混合动力得不到推广,并不符合建设绿色社会的目标。

因此,适当增加普通式混合动力的政策支持,将其与一般的传统汽车分开,或者按照节能效果实施不同的财政支持政策,或许是一种更加妥当的过渡办法。

其实,普通式混合动力是否为电动车的必经技术路线,目前还存有争议。但是从市场的角度看,普通式混合动力确实为电动车的过渡起到了一种平滑的通道。

因为,所谓的油电混合动力,就应该是广义电动车的一种。因为这种混合动力汽车也使用电池,也需要电机,也必须有电控技术的支持,这些都与电动车一般无二,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而且,随着油电混合动力技术的不断成熟,高强度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越来越像一部纯电动汽车,因为其使用燃油的机会越来越小,燃油的消耗也因此大大缩减。

如果按照理论上的可能,当油电混合动力的燃油使用与消耗趋向零的时候,不就是一辆纯电动汽车了吗?

最为重要的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在世界市场上拥有了数百万的市场消费者,并有了10多年的时间积累,技术安全方面更加稳定成熟。

当然,由于日系汽车厂商在油电混合动力技术方面的优势,一旦政府大力支持油电混合动力,日系汽车厂商可能会在市场上马上居于一种主导,甚至垄断地位。

不过,即使不让日系厂商在油电混合动力市场上占据优势,那么现在的传统燃油市场的核心技术不也是由外资厂商垄断吗?

与其让更多的厂商在传统燃油汽车的核心技术上处于垄断地位,还不如让一两家汽车企业在油电混合动力上居于领先。而且其它外资汽车企业纷纷进军油电混合动力市场,也不会放任这个市场被日系所独占。

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反而会让这个市场更加成熟,更加符合消费者的利益。

而且,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自主品牌企业并不是毫无建树,比如长安汽车就曾经表示自己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一些技术特点和优势。而其它本土汽车企业也不断推出混合动力汽车,就像目前中国的汽车企业不掌握传统燃油汽车核心技术而生产传统燃油汽车一样。

甚至从相对优势来看,自主品牌企业在油电混合动力方面的技术程度还要强于目前在传统燃油汽车的技术程度。

因此,政府适当推出更加灵活的对于代用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支持政策,让节能和减排作为支持力度大小的唯一凭据,那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会更加快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肖何】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