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谁给了光伏行业一记响亮的耳光?

 

前些天,在微信上看到一位品牌研究者和行业策划者给笔者发的微信留下的真知灼见。

他说:光伏的一系列耳光都是每个企业自己的一系列决策链构成的结果,独立思考行业能力的丧失,地方政府的推手也负有不可推卸的间接责任。

是谁,给了光伏行业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个有点哈姆雷特式的发问,显得反思人的稚嫩和思想的残缺,这个事实存在就是一个秃头上明摆着的虱子,谁人都能看清楚的结果,也都能够依据当下国民经济的所谓主流推断出答案,但是,我们这种于事无补的事后诸葛亮,是不是能够作为一剂清醒剂,能够使我们在以后的经济活动中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能?

答案永远都不会明确,只要这个社会存在逐利的冲动,任何企业和社会管理者都会失去冷静,都会大脑血脉喷张,都会像打了鸡血一样手舞足蹈忘乎所以。这就是给企业和政府管理者带来的“非理性损失”。

首先是企业的决策失误造成了贻害无穷。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最主要的精神就是市场缺什么我生产什么,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但是,历史就是会这样的开出许多“国际玩笑”。自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横扫全球之后,能源危机再一次成了一个世界的谈资,如何解决能源和环境困惑,成了世界各个国家急需要解决的困惑和问题,也就是“未来我们要去哪里?如何去?”包括太阳能、风能、纯电动车、核能等新能源开始大行其道,渐渐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流,世界也都达成了共识。

在这个大背景下,企业的判断开始出现盲区,误以为这是全球市场提供了一个大干快上大发展的良机,懂行的和不懂行的都纷纷加入到光伏产业中来。我们国家在太阳能行业从无到有到产能过剩五六倍,仅仅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我国能源会议决定光伏发电要达到装机容量10兆瓦,但是,我国的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50兆瓦。超出的五倍产能如何消化?加上国际市场的贸易保护的倾向,出口受阻已成定局,那么,我们多出来的产能如何消化?

其次是政府的鼓噪和偏离航向的作为。

在新能源勃兴的时候,全国地方政府都拿出了规划,要“大干快上新能源”,各地更是疯了一般出台招商引资政策,建设新能源科技园区,再加上我们国家指导方针的偏差,使得全国掀起一片非新能源不干的狂热,也把新能源当作经济转型的救命稻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类新能源科技园区就有上百个。就拿一个小小的鄂尔多斯来讲,当年最可笑也是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地政府和美国的太阳能巨头公司签订了协议,要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当然,演出刚刚开始,就草台班子般匆匆落幕。让人们在为这种顾头不顾腚的做法窃窃偷笑的同时,也为这种“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的悲剧而痛心。实际上,我们回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行业不能按秩序有效发展的案例,背后都有强大的政府这只手在作祟。

有人戏言,时下的光伏行业不是消化不良的问题,吃吃药就能解决,而是患上了严重的肠梗阻,不动手术切下去一节肠子不足以疗伤,也不足以恢复身体,恢复元气。这个手术的过程就是行业整顿和实现产业集中化,破产兼并是肯定要走的过往纠正之路。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出售光伏产业,这就是一个市场整合的信号。只有企业良性了市场才能良性。

就在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未来发展的主流,各国都已经达成共识的今天,欧美及其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看不到任何大干快上的情形,人家都是理智对待,用市场的手段逐步实现经济。我们国家政府和企业,要吸取光伏产业的痛,要理性对待,不要急功近利。

(杨阳,中国电池网总编辑,2013年1月29日于海南五指山)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肖何】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